[实用新型]一种冷却结构及一种汽缸内腔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57216.9 | 申请日: | 2015-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76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娥;徐志伟;赵丹丹;张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重汽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25/12 | 分类号: | F01D2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张良 |
地址: | 10004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 结构 汽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轮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却结构及一种汽缸内腔。
背景技术
目前,高温部件的材料强度问题一直是制约高参数汽轮机发展的主要问题,像超(超)临界汽轮机的中压第一级动叶片及叶轮轮缘的应力明显高于高压的高温级,因此对于同样的耐高温材料,中压第一级叶片和转子的疲劳和蠕变速度要明显高于高压,中压第一级的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冷却结构及一种汽缸内腔,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叶轮和动叶片因温度过高导致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却结构;
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结构包括:固定连接的叶轮和动叶片,在所述叶轮和动叶片之间设置有用于冷却蒸汽进入的冷却孔。
优选地,所述叶轮的轮缘上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动叶片的开槽;所述动叶片通过其叶根嵌入式安装在所述叶轮的所述开槽内与所述叶轮固定;所述冷却孔设置在所述开槽与所述叶根之间或所述叶根上。
优选地,所述开槽的内壁上具有凸台;所述动叶片的叶根具有与所述凸台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动叶片与所述叶轮之间通过所述凸台与所述凹槽卡持固定。
优选地,所述开槽的底面与所述叶根的底面之间形成所述冷却孔。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汽缸内腔;
所述汽缸内腔包括:缸体、贯穿所述缸体的转子、固定在所述转子上的第一级叶轮、固定在所述第一级叶轮上的第一级动叶片,以及第一级隔板汽封,所述第一级叶轮和所述第一级动叶片采用所述的冷却结构固定;所述第一级隔板汽封设置在所述第一级叶轮之前,包覆在所述转子所述第一级叶轮上,与所述转子和所述第一级叶轮构成第一级冷却蒸汽的第一级汽流通道;所述冷却结构产生的冷却孔为第一级冷却孔,所述第一级冷却孔的一端与所述汽流通道相通。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级叶轮,固定在所述转子上,位于所述第一级叶轮之后;第二级动叶片,采用所述冷却结构与所述第二级叶轮固定;所述冷却结构产生的冷却孔为第二级冷却孔;第二级隔板汽封,设置在所述第一级叶轮和所述第二级叶轮之间,包覆在所述第一级叶轮、转子和所述第二级叶轮上,与所述第一级叶轮、转子、第二级叶轮构成第二级冷却蒸汽的第二级汽流通道;所述第二级汽流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级冷却孔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级冷却孔的一端相通。
优选地,所述汽缸内腔为汽缸的中压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冷却蒸汽进入动叶片和叶轮之间的冷却孔,有效的降低了动叶片的叶根和叶轮的轮缘之间的温度,防止器件的变形、衰老、损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说明性实施例的冷却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说明性实施例的汽缸内腔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详细描述中,提出大量特定细节,以便于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透彻理解。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理解,即使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也可实施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下,没有详细描述众所周知的方法、过程、组件和电路,以免影响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
现在参照图1,图1示出了根据一些说明性实施例的冷却结构的示意图。
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冷却结构,应用于汽轮机,所述汽轮机包含有叶轮101和动叶片102,所述冷却结构包括:在叶轮101和动叶片102之间设置有用于冷却蒸汽进入的冷却孔103。
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在叶轮101的轮缘1011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固定动叶片102的开槽1012,每个开槽1012对应固定一个动叶片102。每个动叶片102通过其叶根1021嵌入式安装在一个开槽1012内从而与叶轮101固定。
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叶轮101的轮缘1011上的每两个开槽1012之间的距离一定,用于保持每两个动叶片102的之间的距离一定,保证每个动叶片102的安装紧凑,符合安装标准。
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孔103设置在所述开槽1012与所述叶根1021之间或所述叶根102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重汽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北重汽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572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尾气驱动式可变输出功率的车载发电电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