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囊式减震驾驶员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53101.2 | 申请日: | 2015-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06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朱生雨;汪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柏锐斯特车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23 | 分类号: | F16F15/023;B60N2/24;B60N2/5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肖兴江 |
地址: | 21313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减震 驾驶员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机械式减震驾驶员座椅。
背景技术
工程车辆和大型客车、卡车的运行环境一般来说是较为恶劣的,经常是在起伏不平的道路上行驶,行驶过程中车辆的颠簸相当厉害,这样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会承受机体产生的剧烈震动,这种震动会使驾驶者的身体产生不适,增加驾驶员疲劳感,影响驾驶员的工作,严重时会造成事故。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调节方便,提高舒适度的气囊式减震驾驶员座椅。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气囊式减震驾驶员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和支撑座,支撑座设置在座椅本体下方,所述支撑座内设有相对称的固定在侧面上的支撑件,支撑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一连杆之间连接有第一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第一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杆的两端,第二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连接有第二固定杆,第二固定杆设置在第二连杆的端部,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位于同一侧,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之间通过减震器相连。
采用了上述的方案,座椅本体上的重量通过支撑件承受并传递重量至减震器上,通过减震器来吸收来自车辆机体的力,从而达到最佳的减震效果,给驾驶员提供良好的驾驶舒适感,防止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由于颠簸而产生的不适,增加行车安全性;支撑件和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还增加了支撑座的刚性,防止其损坏。
所述减震器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定杆之间的橡胶气囊,橡胶气囊上连接有活塞和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电磁阀,活塞的一端与橡胶气囊上端铰接,另一端铰接在第三固定杆上,橡胶气囊上设有与出气口相连接的第一进气口,优点是电磁阀的进气口与车体连接,当汽车发动时,车体就开始给橡胶气囊供气,供气之前气体线从进气口进入电磁阀,通过电磁阀调压后在进入橡胶气囊,电磁阀调压根据座椅本体上的重量来自动调节,使得橡胶气囊充气后能够承受该重量,同时和活塞配合是的震动幅度降到最低,使得驾驶者能够达到最舒适的操作驾驶,当车熄火时,橡胶气囊内的气体就会通过电磁阀缓缓排掉,已达到保护橡胶气囊的作用。
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交叉设置并且通过螺栓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支撑座内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附图中,1为座椅本体,2为支撑座,3为第二连杆,4为第一连杆,5为活塞,6为第一固定杆,7为第二固定杆,8为第三固定杆,9为橡胶气囊,10为第一进气口,11为电磁阀,12为进气口,13为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气囊式减震驾驶员座椅,包括座椅本体1和支撑座2,支撑座2设置在座椅本体1下方,所述支撑座2内设有相对称的固定在侧面上的支撑件,支撑件包括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3,第一连杆3和第一连杆3之间连接有第一固定杆6和第三固定杆8,第一固定杆6和第三固定杆8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杆4的两端,第二连杆3和第二连杆3之间连接有第二固定杆7,第二固定杆7设置在第二连杆3的端部,第一固定杆6和第二固定杆7位于同一侧,第一固定杆6和第二固定杆7之间通过减震器相连。
所述减震器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杆6和第二定杆7之间的橡胶气囊9,橡胶气囊9上连接有活塞5和具有进气口12和出气口13的电磁阀11,活塞5的一端与橡胶气囊9上端铰接,另一端铰接在第三固定杆8上,橡胶气囊9上设有与出气口13相连接的第一进气口10,优点是电磁阀的进气口与车体连接,当汽车发动时,车体就开始给橡胶气囊供气,供气之前气体线从进气口进入电磁阀,通过电磁阀调压后在进入橡胶气囊,电磁阀调压根据座椅本体上的重量来自动调节,使得橡胶气囊充气后能够承受该重量,同时和活塞配合是的震动幅度降到最低,使得驾驶者能够达到最舒适的操作驾驶,当车熄火时,橡胶气囊内的气体就会通过电磁阀缓缓排掉,已达到保护橡胶气囊的作用。
所述第一连杆4与第二连杆3交叉设置并且通过螺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柏锐斯特车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柏锐斯特车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531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易拆解的链子夹结构
- 下一篇:发动机稳压器减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