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疗器械推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52948.9 | 申请日: | 2015-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68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黄爱红;张超;田召庚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爱红 |
主分类号: | A61G12/00 | 分类号: | A61G12/00 |
代理公司: | 浙江五星国泰律师事务所 33245 | 代理人: | 王磊 |
地址: | 256400 山东省桓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疗器械 推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推车。
背景技术
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
医疗技术分为三类: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一)涉及重大伦理问题;(二)高风险;(三)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四)需要使用稀缺资源;(五)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目前医院所使用的医疗推车减震效果差,在运输中容易导致医疗物品的损坏。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医疗器械推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医疗器械推车,包括车体、置物板与行走轮,所述置物板两端位于车体的滑槽内,所述置物板上下两侧且位于滑槽内设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行走轮上端与导向杆一端相连接,所述导向杆上端贯穿车体底板与固定板相连接,所述导向杆上设有限位板,所述导向杆上设有第二减震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两端均为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板直径大于导向杆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板与导向杆一体成型。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各种医疗物品放置在置物板上,当车体发生震动时,此时行走轮在第二减震弹簧的作用下实现了第一级减震,置物板在第一减震弹簧的作用下实现了第二级减震,实现了两级减震,能够有效的避免了医疗物品因震动而发生损坏,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体;101.滑槽;2.置物板;3.第一减震弹簧;4.行走轮;5.导向杆;501.固定板;502.限位板;6.第二减震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医疗器械推车,包括车体1、置物板2与行走轮4,所述置物板2两端位于车体1的滑槽101内,所述置物板2上下两侧且位于滑槽101内设有第一减震弹簧3,其中所述第一减震弹簧3两端均为固定连接。所述行走轮4上端与导向杆5一端相连接,所述导向杆5上端贯穿车体1底板与固定板501相连接,其中所述固定板501直径大于导向杆5直径,这样确保导向杆5的安装。所述导向杆5上设有限位板502,其中所述限位板502与导向杆5一体成型,所述导向杆5上设有第二减震弹簧6。
使用时,将各种医疗物品放置在置物板2上,当车体发生震动时,此时行走轮在第二减震弹簧6的作用下实现了第一级减震,置物板2在第一减震弹簧3的作用下实现了第二级减震,实现了两级减震,能够有效的避免了医疗物品因震动而发生损坏,实用性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爱红,未经黄爱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529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