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架扭力梁安装点检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52196.6 | 申请日: | 2015-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1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孙连福;范青山;吕俊超;赵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0 | 分类号: | G01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姜溯洲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架 扭力 安装 点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架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架扭力梁安装点检具。
背景技术
车架扭力梁的安装精度高低完全决定四轮地位的状况及质量好坏,在扭力梁与车架搭接位置重点关注安装点的精度。在常规状态下一般是开发专用焊装小总成检具工装实现精度检测,但焊装小总成检具工装的精度检测仅仅是依据三坐标打点精度测量,输出的是测量点的绝对坐标,缺少扭力梁上的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的检测。并且,对于焊装小总成的精度控制方法一般是离线抽检,检测时间与生产时间不同步,影响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线检测车架扭力梁上的各部件的相对位置精度的检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架扭力梁安装点检具,包括:检具本体,所述检具本体上成对地安装有面定位机构、孔定位机构、张口检测机构,所述面定位机构为L型块,每个所述张口检测机构具有一对相互间隔的检测壁,所述检测壁的外侧面为检测面,所述孔定位机构为穿过所述检测壁的销。
优选地,所述检具本体上还成对地安装有孔位置精度检测机构,所述孔位置精度检测机构为开有通孔的L型块。
优选地,所述检具本体为方管梁,所述面定位机构安装在所述检具本体的第一面上,所述孔定位机构和所述张口检测机构安装在所述检具本体的第二面上,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相交。
优选地,所述孔位置精度检测机构通过安装座安装在所述第二面上,且所述通孔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面。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利用面定位机构与车架地板梁贴合,将张口检测机构置于扭力梁上的张口部件的张口内使检测壁的检测面与张口部件的侧板贴合,如果孔定位机构能够对穿过张口部件的孔,则证明相对的张口部件上的开孔的同心度符合要求,否则不符合要求;或者,利用面定位机构与车架地板横梁贴合,将孔定位机构穿过张口部件的孔,如果检测壁的检测面与张口部件的侧壁之间的间隙在设计范围内,则证明张口部件的张口符合要求,否则不符合要求。
进一步地,利用面定位机构与车架地板梁贴合、利用张口检测机构或者孔定位机构实现定位后,通过孔位置精度检测机构上的通孔与划线销配合,就能够检测出扭力梁上的开孔位置是否合适。
附图说明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架扭力梁安装点检具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张口检测机构和孔定位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孔位置精度检测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面定位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架扭力梁安装点检具的工作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1、检具主体,2、第一面定位机构,3、第二面定位机构,4、第一孔定位机构,5、第二孔定位机构,6、第一张口检测机构,61、第一检测壁,62、第二检测壁,63、第一检测面,64、第二检测面,7、第二张口检测机构,8、第一孔位置精度检测机构,81、通孔,9、第二孔位置精度检测机构,10、第一安装座,11、第二安装座,12、第二面,13、第一面,14、车架扭力梁,15、第二车架地板梁,16、第一车架地板梁,17、第二张口部件,171、第一侧板,172、第二侧板,18、第一张口部件,181、第一侧板,182、第二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车架扭力梁安装点检具包括检具本体1,检具本体1上成对地安装有第一面定位机构2和第二面定位机构3、第一孔定位机构4和第二孔定位机构5、第一张口检测机构6和第二张口检测机构7、第一孔位置精度检测机构8和第二孔位置精度检测机构9。优选检具本体1为方管梁,第一面定位机构2和第二面定位机构3安装在检具本体1的第一面13上。第一孔定位机构4和第二孔定位机构5、第一张口检测机构6和第二张口检测机构7、第一孔位置精度检测机构8和第二孔位置精度检测机构9安装在检具本体1的第二面12上。第一面13与第二面12相交。
参考图4,第二面定位机构3为L型块,安装在检具本体1的第一面13上。图4中虽未示出,但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面定位机构2的形状及安装位置与第二面定位机构3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521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