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橡胶减振器径向动态性能检测辅助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151648.9 | 申请日: | 2015-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753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 发明(设计)人: | 曾宪奎;孙延奎;韩广文;郝建国;苗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陈磊;黄玉华 |
| 地址: | 26606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橡胶 减振器 径向 动态 性能 检测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辅助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橡胶减振器专用检测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检测橡胶减振器性能是对橡胶减振器性能进行评价的主要方式,由于橡胶减振器的外形不一,无法利用同一个辅助装置对每种减振器进行性能测量。如图1所示,一种橡胶减振器1的结构是整体呈圆柱形,由径向中间位置把减振器分为左、右两部分减震块,两部分连接时在减振器的径向中间位置形成凹槽2,需要减振的部件以放置于减振器两部分之间的凹槽2中,轴向的中心开有中心通孔3,用螺栓来连接两部分,减振器的两部分压紧,进行工作。由于放置方式和减振器形状的特殊性,这给检测橡胶减振器径向动态性能带来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橡胶减振器径向动态性能检测辅助装置,以达到能够很好的模拟实际安装使用状况进行减振器性能的检测,提高检测准确度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橡胶减振器径向动态性能检测辅助装置,包括左压板、右压板和位于所述左压板和右压板之间的上压板,所述左压板和右压板均呈L形,所述左压板和右压板相对应的L形竖板上均设有通孔一,两个通孔一之间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所述上压板呈T形,所述上压板的T形竖板上设有与橡胶减振器匹配的通孔二,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通孔二。
优选的,所述上压板的T形横板上开设安装孔一,与上方的检测设备相连。
优选的,所述左压板和右压板的L形横板上开设安装孔二,与下方的检测设备相连。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橡胶减振器径向动态性能检测辅助装置由左压板、右压板和上压板组成,橡胶减振器的两部分可以从上压板的两侧嵌入到圆形通孔二中,左右压板可以从两侧压紧橡胶减振器,安装后上压板和左右压板分别与检测设备相连,进行径向性能的测试,结构简单,检测方便,检测准确度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橡胶减振器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橡胶减振器径向动态性能检测辅助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橡胶减振器径向动态性能检测辅助装置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中,1、橡胶减振器;2、凹槽;3、中心通孔;4、左压板;5、右压板;6、上压板;7、通孔一;8、螺栓;9、螺母;10、通孔二;11、安装孔一;12、安装孔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橡胶减振器径向动态性能检测辅助装置,如图2所示的结构,该辅助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检测方便。
如图2和图3所示的橡胶减振器径向动态性能检测辅助装置,包括左压板4、右压板5和位于左压板4和右压板5之间的上压板6,左压板4和右压板5均呈L形,左压板4和右压板5相对应的L形竖板上均设有通孔一7,两个通孔一7之间通过螺栓8和螺母9连接;上压板6呈T形,上压板6的T形竖板上设有与橡胶减振器凹槽2相匹配的通孔二10,,螺栓8穿过通孔二10。
如图1所示的橡胶减振器1,左半部分减震块可以从左侧伸入到上压板6的圆形通孔二10中,右半部分减震块可以从右侧与左半部分减震块配合,之后可以将左、右压板4、5从两侧压紧橡胶减振器1。最后用螺栓8穿过左、右压板4、5的通孔一7,用螺母9锁紧,并将橡胶减振器1预压到一定高度,作为工作初始状态。
上压板6的T形横板上开设安装孔一11,与上方的检测设备相连;左压板4和右压板5的L形横板上开设安装孔二12,与下方的检测设备相连,进行径向性能检测。
橡胶减振器常温径向静刚度:径向加载0-500N,前两次预压到500N,第三次加载时捕捉100N的点,记录位移x1与力F1;捕捉400N的点,记录x2与F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516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