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夜光漂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51555.6 | 申请日: | 2015-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0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松 |
主分类号: | A01K93/00 | 分类号: | A01K9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夜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用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夜光漂。
背景技术
夜钓是众多钓鱼爱好者所热衷的,夏天夜晚凉快,而且鱼也倾向于在夜晚潜出水面或靠近岸边觅食,鱼容易咬钩,所以许多钓鱼爱好者喜欢选择夜钓。
电子夜光漂是夜钓的专用工具,由漂身、漂尾和漂脚构成。对于现有的电子夜光漂,其发光元件和电池均内置在漂身内部,使得夜光漂的漂身较长较大,而降低了电子夜光漂的使用灵敏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夜光漂,其漂身较短,提高了电子夜光漂的使用灵敏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夜光漂,包括漂身,
所述漂身的头端处具有电池嵌入腔;
在所述漂身的头端处设置有内置发光元件的密封头,所述密封头部分插接于所述电池嵌入腔内。
可选地,所述漂身的结构为流线型或椭圆型。
可选地,所述漂身为采用巴尔杉木或芦苇制成的漂身。
可选地,所述密封头与所述电池嵌入腔的连接处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密封圈。
可选地,所述密封头与所述电池嵌入腔螺纹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子夜光漂还包括与所述漂身连接的漂脚。
可选地,所述电子夜光漂还包括与所述密封头连接的漂尾。
可选地,所述漂尾与所述密封头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漂尾插接于所述密封头上。
可选地,所述漂尾包括第一漂尾和与所述第一漂尾的导光色不同的、待用的第二漂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夜光漂,包括漂身。在所述漂身的头端处具有电池嵌入腔,用于安装电池。在所述漂身的头端处设置有密封头,密封头部分插接于电池嵌入腔内,而发光元件内置在所述密封头内。由于所述电子夜光漂的发光元件内置在漂身头端处的密封头内,而密封头部分插接于电池嵌入腔内,这样可使漂身长度减短,使所述电子夜光漂的漂身较短,在实际使用时对夜光漂易操作,进而提高所述电子夜光漂的使用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夜光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夜光漂的漂身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夜光漂,其漂身较短,可使电子夜光漂的使用灵敏度提高。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夜光漂,包括漂身10。
所述漂身10的头端处具有电池嵌入腔100;在所述漂身10的头端处设置有内置发光元件的密封头11,所述密封头11部分插接于所述电池嵌入腔100内,如图2所示。
在所述漂身10的头端处设置的电池嵌入腔100,用于安装电池,以为所述发光元件供电。所述漂身10的头端处设置有密封头11,而发光元件内置在所述密封头11内。所述电子夜光漂的发光元件内置在漂身头端处的密封头11内,密封头11部分插接于电池嵌入腔100内,这样可使漂身长度减短,使得所述电子夜光漂的漂身较短,在实际使用时使用者对夜光漂易操作,使所述电子夜光漂的使用灵敏度提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漂身10的结构为流线型或椭圆型。所述漂身10可采用巴尔杉木或芦苇制成。巴尔杉木材质较轻,在水中浮力大,其制作形成的夜光漂容易掌握。而由芦苇制成的夜光漂漂身稳固,灵敏度高。因此,所述两种材料是制作漂身比较理想的材料。
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夜光漂在漂身的头端处设置密封头11,将发光元件内置于所述密封头11内,可使漂身减短,对其操作的灵敏度提高。对于现有的电子夜光漂,漂身包括漂身前部和漂身后部,发光元件和电池均内置在漂身内,导致其漂身较长较大,不灵敏。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夜光漂,设置密封头,如图2所示,所述密封头11部分插接于所述漂身的电池嵌入腔100内,这样使得夜光漂的漂身可制作得较短,在实际捕鱼使用时操作灵活,大大提高了渔获成功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头11部分插接于电池嵌入腔100内,所述密封头11与所述电池嵌入腔100的内壁紧密接触,可在连接处设置密封圈110,以保证所述电池嵌入腔的密封性,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水进入腔内损坏电池。在连接处可设置多个密封圈110,进一步加强密封性。
所述密封头11与所述电池嵌入腔100也可设置为螺纹连接,并设置多个密封圈110,有效保证电池嵌入腔的密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松,未经刘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515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免摇喷雾器
- 下一篇:一种生态养殖鱼塘的排污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