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围墙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50510.7 | 申请日: | 2015-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22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易步;徐镇;朱邦盛;李同斌;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三峡送变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7/16 | 分类号: | E04H17/16;E04H17/20;E04H17/2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围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围墙,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工地,临时施工场所的装配式围挡。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施工的围墙大多为砖砌围墙,这种围墙不仅建设成本高、周期长、质量重,而且容易倒塌,存在安全隐患,并且在拆除后会产生建筑垃圾,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围墙,不仅建设周期短,质量轻,而且在建设项目完成后,该围墙可以拆除后重复使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装配式围墙,所述的基座上设有四根螺杆,底座上设置有与螺杆相匹配的孔,底座通过孔、螺母和垫片安装在螺杆上;钢柱与底座固定连接;在基座上浇筑有固定砼且包覆着螺杆、螺母、垫片和钢柱;三块纵向排列的墙板通过“U”形弯板连接在两根钢柱之间。
所述的墙板是由槽钢通过“L”形弯板连接成的“日”字形支架与彩钢板活动连接组成。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L”形弯板是从中间折弯,且折弯角度为90度,在弯板的两端分别开有两个直径为14毫米的孔。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U”形弯板是两端四分之一处折弯,且折弯角度为90度,的两条折边分别开有两个直径为14毫米的孔。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钢柱选用长宽都为100毫米,壁厚为5毫米的热镀锌方钢。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槽钢选用长为100毫米,宽为50毫米,壁厚4毫米的热镀锌槽钢。
有选方案中,所述的彩钢板选用钢材为0.5毫米压型彩钢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
一种装配式施工围墙,可适用于建筑工地的施工围墙,施工方便快捷,可现场操作,所用材料可回收利用。而且工期可缩短70%以上,工序如下(以200米计):
预埋件安装(2天)>钢结构骨架安装(3天)>墙板安装(3天),合计9天。
施工现场交叉作业影响最小化;
由于构件的切割、焊接、压型制作等半成品已提前在车间制作完成,最大限度的减少占用有限的施工作区时间;现场施工人员减少80%以上,便于现场文明施工的开展;减少施工现场安全隐患。
改善环境,节约成本:
由于改变了传统工艺方式,大量工序在标准化工厂制作,不会造成因拆除砖围墙建筑垃圾废弃物以及粉尘、污水、噪声等环境问题。而且金属材料可循环使用,节约了建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基座部分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墙板部分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完成后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L”形弯板的立体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U”形弯板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到图5所示:一种装配式围墙,所述的基座6上设有四根螺杆3,底座2上设置有与螺杆相匹配的孔;底座通过孔、螺母5和垫片4安装在螺杆3上;钢柱1与底座2固定连接;在基座6上浇筑有固定砼11且包覆着螺杆3、螺母5、垫片4和钢柱1;三块纵向排列的墙板通过“U”形弯板9连接在两根钢柱1之间。
所述的墙板是由槽钢10通过“L”形弯板8连接成的“日”字形支架与彩钢板7活动连接组成;
所述的“L”形弯板8是从中间折弯,且折弯角度为90度,在弯板的两端分别开有两个直径为14毫米的孔8a;
所述的“U”形弯板9是两端四分之一处折弯,且折弯角度为90度,的两条折边分别开有两个直径为14毫米的孔9a;
所述的钢柱1选用长宽都为100毫米,壁厚为5毫米的热镀锌方钢。
所述的槽钢10选用长为100毫米,宽为50毫米,壁厚4毫米的热镀锌槽钢。
所述的彩钢板7选用钢材为0.5毫米压型彩钢板。
施工流程:
1,螺杆3预埋安装:螺杆3加工好经验收符合质量要求后,立即进行安装。在安装时按图纸的尺寸要求,为了保证螺栓在浇捣混凝土基座6时不发生偏移,在浇筑混凝土基座6前,可选用定型卡盘或者木条将预埋螺杆3按设计要求位置固定。所有的螺杆3固定好后用塑料薄膜保护好,并涂刷防滑油,防止生锈。
2,墙板的制作:
将槽钢10切割成型,而后在槽钢10两头打好与“L”形弯板8相匹配的孔,在通过“L”形弯板8将槽钢拼合成“日”字形支架,在将压型彩钢板通过铆钉固定在槽钢10上。
3,安装校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三峡送变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宜昌三峡送变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505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下肢肌肉锻炼器
- 下一篇:一种带有挂绳的腕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