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缸拔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50487.1 | 申请日: | 2015-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907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高大伟;李银阳;姚为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恒兴金桥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9/02 | 分类号: | E02D9/02 |
代理公司: | 徐州支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4 | 代理人: | 刘新合 |
地址: | 221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缸拔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拔桩设备,具体是一种油缸拔桩装置。
背景技术
拔桩机是将桩拔出地层的桩工机械。拔桩作业常采用相应的振动沉桩机,再配以桩架和索具,故也称振动沉拔桩机。桩工施工中以振动拔桩较普遍,作业时,将振动拔桩机固装于桩头,通过弹簧吸振器和索具悬挂于吊钩下,开动拔桩机,振动器产生的振动,引起桩和土体共振,土体结构破坏,桩身与土体间摩擦力减小,同时收紧索具,将桩逐渐拔出。但是振动式拔桩机存在有噪音大,拔桩不平稳,施工占地面积大,不能够在空间较小的情况下作业等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缸拔桩装置,噪音小,拔桩平稳,占地面积小,在较小的空间下也能够进行作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油缸拔桩装置,包括立板、耐磨板、锥形套、油缸和底板;所述底板中心开有供桩体通过的孔,底板两侧对称安装有油缸;所述油缸活塞端连接升降台;所述升降台中心开有供桩体通过的孔槽,孔槽中配合设置有用于卡紧桩体的锥形套,锥形套下窄上宽,升降台随活塞运动在立板上升降;所述立板边缘处开有安装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锥形套为两个半圆套。作业时,可以将两个半圆套分别放入升降台孔槽与状体之间,相比锥形套采用整圆的形式,使用起来更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升降台采用耐磨板。可以增加升降台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升降台下边缘焊接有第一筋板。以增加结构的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底板后侧焊接有第二筋板。以增加结构的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立板两侧焊接有第三筋板。以增加结构的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立板上开有若干用于减轻重量的圆孔。一方面能够降低装置的重量,一方面也能节省立板的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锥形套内侧面上设置有锯齿状倒刺。锥形套内侧面为是对桩体的夹紧面,该夹紧面若是平面夹紧效果差,设置有倒刺后,夹紧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将桩体从底板中心通孔进入,经升降台中心孔槽穿过,定位好后将锥形套塞入桩体与升降台之间的空隙,由于锥形套上宽下窄,活塞向上运动,会使锥形套将桩体夹的更紧,此时油缸强制顶压升降台,使桩体向上顶升一段距离,将桩逐段拔出,其作业噪音小,拔桩平稳,占地面积小,在较小的空间下也能够进行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锥形套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孔,2、圆孔,3、立板,4、锥形套,5、升降台,6、第一筋板,7、油缸,8、第二筋板,9、底板,10、第三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油缸拔桩装置,包括立板3、耐磨板5、锥形套4、油缸7和底板9;所述底板9中心开有供桩体通过的孔,底板9两侧对称安装有油缸7;所述油缸7活塞端连接升降台5;所述升降台5中心开有供桩体通过的孔槽,孔槽中配合设置有用于卡紧桩体的锥形套4,锥形套4下窄上宽,升降台5随活塞运动在立板3上升降;所述立板3边缘处开有安装孔1。
作业时,利用吊装设备将本实用新型拔桩器吊起放置在桩体处,桩体从底板9中心通孔进入,从升降台5中心孔槽穿过,定位好后将锥形套4塞入桩体与升降台5之间的空隙,夹紧桩体,而后启动油缸7,活塞向上运动,由于锥形套上宽下窄,向上会使锥形套将桩体夹的更紧,此时油缸强制顶压升降台,使桩体向上顶升一段距离,将桩逐段拔出。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以下改进,如升降台5采用耐磨板制造,可以增加升降台的使用寿命。在升降台5下边缘焊接有第一筋板6,在底板9后侧焊接有第二筋板8,在立板3两侧焊接有第三筋板10,以增加各个部分的结构强度。考虑到立板体积较大,因此可以在立板3上开有若干用于减轻重量的圆孔2。一方面能够降低装置的重量,一方面也能节省立板的材料。锥形套4内侧面上设置有锯齿状倒刺。锥形套内侧面为是对桩体的夹紧面,设置有倒刺后,夹紧效果更好。
此外,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锥形套4设计为两个半圆套的形式,作业时,可以将两个半圆套分别放入升降台5孔槽与状体之间,相比锥形套采用整圆的形式,使用起来更方便。
当然,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具体并不局限于此,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实际需要作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实施方式。由于可能实现的方式较多,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恒兴金桥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徐州恒兴金桥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504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降排水机构
- 下一篇:全预应力长线台生产机械连接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