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旋压止血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50240.X | 申请日: | 2015-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57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戚建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戚建春 |
主分类号: | A61B17/132 | 分类号: | A61B17/132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刘述生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止血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于军用的新型旋压止血带。
背景技术
我军目前装备的止血带为橡胶管止血带或卡扣式止血,由于橡胶管与皮肤接触面较窄,使用时对患者的损伤较大,长时间使用易造成组织缺血坏死,捆绑不当时还容易绷开;卡扣式止血带,虽然克服了接触面较窄的不足,但是其卡扣强度较低,对下肢止血效果不理想,卡扣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松动,安全性较低。以上两种止血带均不能一人单手操作,单兵使用较困难。因此,研制一种可单手操作、止血效果好、安全可靠性高的止血带是非常必要的。
旋压式止血带是通过旋转绞棒增加止血带压力达到止血目的。其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能适时调节止血压力,可单兵单手操作,非常适合战(现)场急救和单兵自救互救使用。
使用时将止血带环绕肢体,并通过粘贴固定,旋转绞棒增加止血带压力至出血停止。
现有的旋压止血带主要由绞棒、旋紧带、固定板、自粘带、带扣等组成。通过试用发现,现有旋压止血带的固定板为硬塑料件,固定板与自粘带和带扣不成一体,固定板两端头处于止血带之外(止血带背面),使用时,固定板两端头由于压力原因,常常对机体软组织造成不适的挤压感,严重时还会对软组织造成损伤。另外,固定板和带扣均为塑料件,易老、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单手操作,零件不易老化断裂,且不会损伤机体软组织的新型旋压止血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旋压止血带,包括:带头、带身以及带尾,所述带尾为穿扣带头用金属带扣,所述带身包括底带层、自粘带层以及设于底带层和自粘带层之间的旋紧带层,所述自粘带层从带头延伸至旋紧带口处,且固定于旋紧带口处的金属固定扣上,所述底带层设于带头与金属带扣之间,所述金属固定扣与金属带扣之间为软固定板区,所述旋紧带层从带头伸出穿过金属固定扣固定于软固定板区,软固定板区的旋紧带层上设有旋紧棒。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带扣为封口的环形扣,所述金属固定扣有开口的环形扣。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软固定板区有至少两层底带层,且通过缝合线缝合。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该止血带的尺寸为3.8cm×89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取消了塑料件固定板结构,使止血带背面成为一个整体平面,止血带旋压部位的带体形成加厚的双层带,使之成为软固定板,从而避免了塑料件对机体软组织造成不适的挤压感和损失;将塑料带扣都换成金属类的带扣,延长了使用寿命,不宜断裂,增加了可靠性;另外,还可以一人单手操作,适合单兵自救互救使用,且止血效果好,安全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新型旋压止血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带头,2、带身,3、金属带扣,5、自粘带层,7、金属固定扣,8、软固定板区,9、旋紧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新型旋压止血带,包括:带头1、带身2以及带尾,所述带尾为穿扣带头1用金属带扣3。将现有的塑料件替换为金属带扣3,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
所述带身2包括底带层、自粘带层5以及设于底带层和自粘带层5之间的旋紧带层。
所述自粘带层5从带头1延伸至旋紧带口处,且固定于旋紧带口处的金属固定扣7上。
所述底带层设于带头1与金属带扣3之间。本实用新型的底带层是一整体平面,使用时不会产生挤压感。
所述金属固定扣7与金属带扣3之间为软固定板区8。所述软固定板区8有至少两层底带层,且通过缝合线缝合,增加了牢固性和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戚建春,未经戚建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502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