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踝部接骨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50140.7 | 申请日: | 2015-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8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瑞华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 |
代理公司: |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6 | 代理人: | 王军 |
地址: |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踝部 接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院骨科一种接骨板,尤其涉及下胫腓联合处外踝部手术用的一种外踝部接骨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外踝骨折可在复位后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接骨板螺钉固定,而下胫腓前、后韧带较短,直接修复困难,当下胫腓前、后韧带损伤时,通常在下胫腓联合上方由腓骨向胫骨拧入一颗半螺纹的拉力螺钉以拉紧固定下胫腓联合,让损伤的下胫腓联合自然愈合恢复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
不足之处在于:现有的外踝接骨板并没有特别设计有下胫腓联合螺钉孔,临床上通过接骨板上的普通孔置入下胫腓联合螺钉,由于腓骨位于胫骨后外侧,螺钉孔方向不能改变,下胫腓联合螺钉置入困难,术后需要取出下胫腓联合螺钉,螺钉取得早,则下胫腓联合修复未完成,可出现再次胫腓分离,影响踝关节稳定性,螺钉取得晚,患者负重行走时,可出现下胫腓联合螺钉断裂,且外踝部螺钉设计垂直于接骨板,螺钉容易进入关节,且接骨板较厚,外踝骨突出,皮肤薄,接骨板置入后容易出现皮肤坏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外踝部接骨板,使其临床置入方便及缝合,避免螺钉进入关节及下胫腓联合螺钉断裂,可预防下胫腓联合分离及关节炎发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外踝部接骨板,包括头部、体部、尾部三部分;头部轮廓与外踝相匹配,其上设有多个螺纹孔及缝合孔;体部为直板,其上设有多个螺纹孔、缝合孔及耳突,耳突设定在直板后侧靠近头部处;尾部呈三角形并倒有圆角,其上设有螺纹孔及缝合孔;其材质为钛镍合金。
优选的,所述头部呈勺状,且中间薄两侧厚,头部包含有六个螺纹孔和多个缝合孔,螺纹孔三个一列,错位设置成前后两列,螺纹孔轴线方向与接骨板成锐角设置,前列螺纹孔轴线方向向里上方,后列螺纹孔方向向前下方,可避免螺钉进入踝关节,确保与外踝部充分贴合。
做选的,所述头部设有一外踝椭圆孔,可充分避免外踝部接骨板与外踝之间的干涉。
优选的,所述耳突所在平面与其相交平面夹角大于90°小于180°且耳突上设有一纵向置放的长腰形孔,孔内无螺纹,螺钉穿过长腰形孔并固定在胫骨上,并可沿长腰形孔上下滑动,可修复及预防胫腓联合分离同时使患者可提早负重行走而不至使下胫腓固定螺钉断裂。
优选的,所述尾部螺纹孔轴线与直板呈锐角,使增加尾部固定的牢固性,三角形外形设计便于接骨板的插入。
优选的,所述缝合孔直径1~2mm,无螺纹便于术中临时固定和软组织缝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临床置入方便及缝合,避免螺钉进入关节及下胫腓联合螺钉断裂,可预防下胫腓联合分离及关节炎发生及可使患者提早负重行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踝部接骨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踝部接骨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 A-A向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踝部接骨板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其中,1、接骨板;2、头部;3、体部;4、尾部;5、外踝;6、螺纹孔;7、缝合孔;8、耳突;9、螺纹孔轴线;10、踝关节;11、长腰形孔;12、胫骨;13、腓骨;14、距骨;15、螺钉;16、下胫腓联合螺钉;17.外踝椭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瑞华医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瑞华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501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胸骨接骨板
- 下一篇:一种带加压可折断式克氏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