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磨输出轴安装套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50059.9 | 申请日: | 2015-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049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曾细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惠安县坚固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3/00 | 分类号: | B24B23/00;F16C35/1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卢清华 |
地址: | 36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磨 输出 安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磨的零部件,特别涉及一种电磨输出轴安装套。
背景技术
电磨是用砂轮或磨盘进行砂磨的一种电动工具。电磨工作原理是由电机带动传动机构,再由传动机构带动输出轴做旋转运动,输出轴带动砂轮或磨盘旋转。
现有的电磨,其一般包括机壳、电磨输出轴、电磨输出轴安装套、电机和传动机构等部件,其中,电磨输出轴安装套为其两端呈开口状的中空柱状套体,以电磨输出轴安装套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电磨输出轴安装套的后端内安装有用于电磨输出轴后端安装的后安装轴承,电磨输出轴安装套的前端内安装有用于电磨输出轴前端安装的前安装轴承,且电磨输出轴的前端端部紧密伸出电磨输出轴安装套的前端端口外。此种电磨输出轴安装套的隔热效果较差,而电磨使用时电磨输出轴会发烫,这样,电磨输出轴的热量会传递给电磨输出轴安装套,使电磨输出轴安装套的外表温度较高,操作者不宜长时间握持,则打磨时操作者需时常放开停止打磨,从而造成打磨效率慢。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电磨输出轴安装套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外表温度较低,不会影响打磨效率的电磨输出轴安装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磨输出轴安装套,包括本体,本体呈柱体结构,以本体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本体内设有用于电磨输出轴后端安装的第一安装轴承和用于电磨输出轴前端安装的第二安装轴承;上述本体包括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上述第二套体活动套设于上述第一套体外,且上述第一套体与上述第二套体之间具有散热间距,上述第二套体的内侧壁上凸设有若干条与第一套体的外侧壁贴紧配合的夹紧凸条,各夹紧凸条沿上述第二套体的周向方向间隔环绕分布,上述第一安装轴承和第二安装轴承均处于第一套体内。
上述夹紧凸条为沿第二套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凸条。
上述第一套体的前端端面外设有可套紧在电磨输出轴外的密封环,且上述第一套体的前端端面上开设有闭环形安装凹槽,上述密封环上凸设有伸入闭环形安装凹槽内的安装凸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磨输出轴安装套,利用各夹紧凸条可实现第一套体与第二套体的套紧安装,且第二套体的内侧壁位于各夹紧凸条以外的部位与第一套体的外侧壁之间有散热间距,这样,电磨输出轴的热量传递至第一套体后可通过此散热间距散发,使第一套体的热量只有少量传递到第二套体上,从而使第二套体的外表温度较低,即大大降低了电磨输出轴安装套的外表温度,使操作工人可长时间握持操作,大大提高了打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本体 1 第一套体 11
闭环形安装凹槽 111 第二套体 12
夹紧凸条 121 第一安装轴承 21
第二安装轴承 22 密封环 3
安装凸环 31 电磨输出轴 100
散热间距 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磨输出轴安装套,包括本体1,本体1呈柱体结构,以本体1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本体1内设有用于电磨输出轴100后端安装的第一安装轴承21和用于电磨输出轴100前端安装的第二安装轴承22,电磨输出轴100通过第一安装轴承21和第二安装轴承22实现可转动的安装,且电磨输出轴100的前端端部伸出本体1的前端外。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之处在于:该本体1包括第一套体11和第二套体12,第二套体12活动套设于第一套体11外,第二套体12的前端端面上凸设有与第一套体11的前端端面相叠合的贴合凸环,且第一套体11与第二套体12之间具有散热间距200,第二套体12的内侧壁上凸设有若干条与第一套体11的外侧壁贴紧配合的夹紧凸条121,该夹紧凸条121为沿第二套体1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凸条,且夹紧凸条121的前端端部延伸至贴合凸环与贴合凸环相贴配合,各夹紧凸条121沿第二套体12的周向方向间隔环绕分布,夹紧凸条121最佳可设置四条,该第一安装轴承21和第二安装轴承22均处于第一套体11内,电磨输出轴100的前端端部一同伸出第一套体11和第二套体12的前端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惠安县坚固电机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惠安县坚固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500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挡圈挡板翻新机
- 下一篇:一种具有曲面微沟槽结构的飞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