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颈椎病治疗枕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49513.9 | 申请日: | 2015-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676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何玉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玉山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A61F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7000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颈椎病 治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枕头,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防治颈椎病的枕头。
背景技术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颈椎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睡觉时使用枕头不合适,是形成颈椎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颈椎病虽不足以致命,但轻者头痛、头晕、颈项部肌肉酸痛,重者疼痛难忍,夜不能寐,严重者丧失工作和生活自理能力。因此,选择合适的枕头就显得尤为重要,合适的枕头可以保持颈椎的正常生理弯曲,延缓颈椎病变过程,从而能有效保护颈椎。目前治疗颈椎病采用理疗的方法治疗颈椎病是一不错的选择,所谓的理疗就是应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子,如声、光、电、热、磁等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为了通过理疗的方法治疗颈椎病的目的,我们给出了一款用于治疗颈椎病的理疗治疗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的枕头,既按人体颈部的生理曲线度造型,使颈椎在睡眠之中得到自然牵引,又具有电热功能,达到最佳预防和治疗颈椎病的目的。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颈椎病治疗枕,包括枕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宽布和盖,所述的枕芯是由电阻丝、导线、绝缘膜、绝缘板和枕芯本体构成,所述的枕芯本体为圆柱体,圆柱体的侧面均匀分布有侧凹槽,圆柱体的轴上设置有圆孔,圆柱体底面上设置有与侧凹槽和圆孔相通的底凹槽;所述的电阻丝设置于侧凹槽内,电阻丝的正负极分别与铺设于底凹槽内和圆孔内的导线的一端连接,导线的另一端与外设的控制器连接;所述的绝缘板设置于圆柱体两底面上,其中一绝缘板的中心设置有导线连接孔;所述的绝缘膜裹贴在圆柱体的侧面上;所述的宽布裹贴于绝缘膜的外面;所述的盖盖于绝缘板的顶部,其中一盖的中心设置有孔。
进一步,所述的设置有导线连接孔的绝缘板和设置有孔的盖位于圆柱体同一底面。
进一步,所述的导线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导线连接孔和孔与外设的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盖将绝缘膜和宽布固定于圆柱体的侧面上。
有益效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使本实用新型集热疗以及独特设计的枕面结合在一起,颈椎通过圆型枕面在睡眠之中得到自然牵引,顺应正常颈椎生理曲度,缓解变形脊椎对周围血管、神经的压迫。使用枕头的同时进行热疗既可加热颈部,使血管扩张,循环加快,热能传递到人体颈椎较深部位,有助于改善颈部的微循环,从而有效缓解、清除颈椎疼痛、僵硬等症状;同时还具有促进人体的微循环,有助于颈椎病的辅助治疗。
附图说明
图1为枕的装配图;
图2为枕的横截面图;
图3为枕芯的底面图;
图4为枕芯西南等轴测图;
图5为枕的西南等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颈椎病治疗枕,包括枕芯12、宽布9和盖10,所述的枕芯12是由电阻丝1、导线13、绝缘膜2、绝缘板3和枕芯本体4构成,所述的枕芯本体4为圆柱体,圆柱体的侧面均匀分布有侧凹槽5,圆柱体的轴上设置有圆孔6,圆柱体底面上设置有与侧凹槽5和圆孔6相通的底凹槽7;所述的电阻丝1设置于侧凹槽5内,电阻丝1的正负极分别与铺设于底凹槽7内和圆孔6内的导线13的一端连接,导线13的另一端与外设的控制器连接;所述的绝缘板2设置于圆柱体两底面上,其中一绝缘板2的中心设置有导线连接孔8;所述的绝缘膜3裹贴在圆柱体的侧面上;所述的宽布9裹贴于绝缘膜3的外面;所述的盖10盖于绝缘板2的顶部,其中一盖10的中心设置有孔11,所述的盖10将绝缘膜2和宽布9固定于圆柱体的侧面上;置有导线连接孔8的绝缘板3和设置有孔11的盖10位于圆柱体同一底面所述的设;所述的导线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导线连接孔8和孔11与外设的控制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玉山,未经何玉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495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