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形混凝土基础模板外楞的支撑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49117.6 | 申请日: | 2015-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515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李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00 | 分类号: | E02D27/00;E02D5/66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奚志鹏 |
地址: | 24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形 混凝土 基础 模板 支撑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混凝土结构施工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基础模板的支
撑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设工程中,混凝土结构一直占着主导地位。其中,圆形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又极为常见,但其模板的支撑却一直缺少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于圆形混凝土基础,常见的钢管围檩无法使用,圆形混凝土基础往往体型巨大,更无法使用对拉螺栓来加固模板。对于圆形混凝土基础,一般是使用多圈钢筋作为外楞来围护加固模板,同时,为了防止损坏模板,作为外楞的钢筋禁止与模板相焊接。但在实际施工中,当模板围成圆形后,圆底口受混凝土的挤压向外扩张,圆上口相应向内收缩,由于钢筋与模板的分离,往往钢筋外楞会失去约束作用,极易产生胀模、爆模,影响圆形混凝土基础的施工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形混凝土基础模板外楞的支撑固定装置,不仅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使用,而且对模板的固定效果好,提高圆形混凝土基础的施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圆形混凝土基础模板外楞的支撑固定装置,(简称模板外楞的支撑固定装置),包括模板、竖肋板、横肋板和钢筋,所述的模板是长方形的立面板,在模板的外侧面上对称地焊装左右两根竖肋板,在模板的外侧面上对应位于左右两根竖肋板之间对称地焊装上下两根横肋板,将所述的各块模板围成圆形,所述的钢筋成圈地围绕在模板的外侧作为模板外楞,其特征是:该圆形混凝土基础模板外楞的支撑固定装置,还包括左固定板、右固定板、左铰接轴、右铰接轴和螺母,所述的左固定板是折弯角为120°的长方形的立面折弯板,即所述的左固定板的前段呈前伸状而后段呈向左斜伸状,且所述的左固定板的前段与后段之间的左侧夹角为120°,在所述的左固定板的后端部竖向焊装上下两端段均带外螺纹的左铰接轴,并使左固定板的后端部焊装在左铰接轴的中段上,在所述的左固定板的前段上开设开口向上的∪形的左槽孔;
所述的右固定板是折弯角为120°的长方形的立面折弯板,即所述的右固定板的前段呈前伸状而后段呈向右斜伸状,且所述的右固定板的前段与后段之间的右侧夹角为120°,在所述的右固定板的后端部竖向焊装上下两端段均带外螺纹的右铰接轴,并使右固定板的后端部焊装在右铰接轴的中段上,在所述的右固定板的前段上开设开口向下的∩形的右槽孔,同时,所述的左固定板的长度与右固定板的长度相同,所述的左铰接轴的长度与右铰接轴的长度等长且长度均大于上下两根横肋板之间的距离,在所述的上下两根横肋板的左部对称地分别开设左铰接孔,在所述的上下两个左铰接孔中插装左铰接轴并对应旋装螺母,在所述的上下两根横肋板的右部对称地分别开设右铰接孔,在所述的上下两个右铰接孔中插装右铰接轴并对应旋装螺母,使所述的左固定板与右固定板之间呈八字形,此外,当左固定板的前段与右固定板的前段相抵靠时,左槽孔与右槽孔之间应部分贯通形成圆通孔。
使用时,将作为模板外楞的钢筋通过开口分别穿入左槽孔与右槽孔中,然后,将左固定板的前段与右固定板的前段相抵靠,使钢筋位于左槽孔与右槽孔之间形成的圆通孔中,此时钢筋被固定住,钢筋无法从本模板外楞的支撑固定装置中脱出,使围成圆形的各模板连接良好,提高了圆形混凝土基础的施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圆形混凝土基础模板外楞的支撑固定装置,不仅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使用,而且对模板的固定效果好,提高了圆形混凝土基础的施工质量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圆形混凝土基础模板外楞的支撑固定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圆形混凝土基础模板外楞的支撑固定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圆形混凝土基础模板外楞的支撑固定装置使用时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圆形混凝土基础模板外楞的支撑固定装置非使用时的主视示意图。
图1-图3中:
1、模板 2、竖肋板 3、横肋板 4、钢筋 5、左固定板 6右固定板 7、螺母 8、左槽孔 9、左铰接轴 10、右槽孔 11、右铰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491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