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石墨电极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148870.3 | 申请日: | 2015-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20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 发明(设计)人: | 林前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前锋 |
| 主分类号: | H05B7/06 | 分类号: | H05B7/06;H05B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曾少丽 |
| 地址: | 350499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电材料,特别涉及一种石墨电极。
背景技术
石墨电极是炼钢不可替代的耐高温导电材料,我国石墨电极的总用量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之一。
现有石墨电极的缺陷有:直径小、承载电流小,不能满足现代工业对石墨电极的要求;石墨电极为实心柱状,在生产过程中耗能大、内外密度不均匀及质量不稳定,使用中电流密度小、使用寿命短;石墨电极靠本身自带的接头与相邻的石墨电极相连接,在冶炼过程中,容易因表面氧化而造成下部的石墨电极掉入炉中,导致炉内出现合金废品;石墨电极的使用消耗了炼钢成本的10%,石墨电极的不完全使用导致炼钢成本居高不下。
故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石墨电极来弥补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石墨电极,解决现有技术中石墨电极电流密度小、使用寿命短和成本高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直径大,承载电流大,使用寿命长,且连接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石墨电极,其包括两端均设有螺纹孔的上部石墨电极本体和下部石墨电极本体,上部石墨电极本体和下部石墨电极本体通过两端具有螺纹的连接头相连,且上部石墨电极本体与下部石墨电极本体之间设有通孔;上部石墨电极本体包括第一石墨电热膜和第一金属导体,第一石墨电热膜通过第一紧固件与第一金属导体的接触面紧固在一起,且第一石墨电热膜的接触面上涂覆有第一金属导电层;下部石墨电极本体包括第二石墨电热膜和第二金属导体,第二石墨电热膜通过第二紧固件与第二金属导体的接触面紧固在一起,且第二石墨电热膜的接触面上涂覆有第二金属导电层。
其中,第一石墨电热膜与第一金属导体的接触部分的外表面包覆第一耐温绝缘层,第二石墨电热膜与第二金属导体的接触部分的外表面包覆第二耐温绝缘层。
其中,第一耐温绝缘层、第二耐温绝缘层均为耐温硅橡胶制成。
其中,螺纹孔和连接头均为锥形。
其中,第一金属导电层、第二金属导电层的材料为锡铅合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包括两端均设有螺纹孔的上部石墨电极本体和下部石墨电极本体,上部石墨电极本体和下部石墨电极本体通过两端具有螺纹的连接头相连,使用独立的连接头连接上部石墨电极本体和下部石墨电极本体,使连接可靠,可有效增大石墨电极直径,以提高其电流承载能力,并可有效防止石墨电极掉入炉中,降低合金废品率。
(2)上部石墨电极本体与下部石墨电极本体之间设有通孔,在生产上可降低能耗,提高产量;由于增大了电极的表面积,在使用中可使电极承受较大的电流密度,提高电极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石墨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一种石墨电极1,其包括两端均设有螺纹孔的上部石墨电极本体2和下部石墨电极本体3,上部石墨电极本体2和下部石墨电极本体3通过两端具有螺纹的连接头(未图示)相连,且上部石墨电极本体2与下部石墨电极本体3之间设有通孔4;上部石墨电极本体2包括第一石墨电热膜21和第一金属导体22,第一石墨电热膜21通过第一紧固件(未图示)与第一金属导体22的接触面紧固在一起,且第一石墨电热膜21的接触面上涂覆有第一金属导电层(未图示);下部石墨电极本体3包括第二石墨电热膜31和第二金属导体32,第二石墨电热膜31通过第二紧固件(未图示)与第二金属导体32的接触面紧固在一起,且第二石墨电热膜31的接触面上涂覆有第二金属导电层(未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金属导电层、第二金属导电层的材料为锡铅合金。第一金属导电层和第二金属导电层的设置,可以填充石墨电热膜接触面的微孔,增加第一石墨电热膜和第二石墨电热膜的密度和导电性,减小因电阻而产生的热胀冷缩对其与第一金属导体、第二金属导体接触的影响,从而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前锋,未经林前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488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