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液管监测自动报警装置及其相配合的输液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48172.3 | 申请日: | 2015-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1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周思朗;夏菱;屈艳妮;李建玉;张贞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思朗;夏菱;屈艳妮 |
主分类号: | A61M5/168 | 分类号: | A61M5/168;A61M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0 | 代理人: | 秦月贞 |
地址: | 510318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液 监测 自动 报警装置 及其 相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输液管监测自动报警装置及其相配合的输液管。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输液监控器配套使用的是传统的输液管,输液管上装设有输液监测器,输液监测器对输液药水的剩余量进行监测,但常规的药水的颜色与输液管的颜色很相近,这样会导致输液监测器在监测的过程中准确性比较低,会给患者的人身安全带来一定危险性,同时在输液过程中,可能由于输液管上的所配设的东西过多而导致输液管针头从输出口上脱离,特别是晚上大家休息时,如果没有护士及时发现这样的问题时,会造成比较大的危险性。
所以,研制出一种输液管监测自动报警装置及其相配合的输液管,便成为业内人士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上述的目前市场上缺乏使用时安全性高和准确度高的输液管监测装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配套输液管监测自动报警装置,能够有效解决传统输液管检测监测装置使用时安全性低和准确度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输液管监测自动报警装置,包括设置于输液管的储液腔侧面的液面监测装置,所述液面监测装置与设置于所述储液腔内的有色浮球配合使用,并且,所述液面监测装置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报警蜂鸣器。
进一步的,所述液面监测装置与所述储液腔之间设置有防滑装置。
一种输液管,所述输液管具备所述有输液管监测自动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防滑装置和有色浮球的作用,有效的提高了监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准确度,进而使这种配套输液管监测自动报警装置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配套输液管监测自动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输液袋;2、输出口;3、输液管;4、液面检测装置;5、莫非滴管;6、连接口;7、储液腔;8、防滑装置;9、有色浮球;10、报警蜂鸣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输液管监测自动报警装置,包括设置于输液管3的储液腔7侧面的液面监测装置4,所述液面监测装置4与设置于所述储液腔7内的有色浮球9配合使用,并且,所述液面监测装置4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报警蜂鸣器1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面监测装置4与所述储液腔7之间设置有防滑装置8。
一种输液管,所述输液管具备有所述输液管监测自动报警装置。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在具体使用时,所述液面检测装置4通过监测所述储液腔7内的所述有色浮球9的位置来判断所述储液腔7内药水的多少,当药水快没有时通过所述报警蜂鸣器10进行报警提示;所述防滑装置8保障了输液管针头不与所述输液袋1之间脱离。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滑装置8和有色浮球9的作用,有效的提高了监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准确度,进而使这种配套输液管监测自动报警装置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思朗;夏菱;屈艳妮,未经周思朗;夏菱;屈艳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481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