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曝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48138.6 | 申请日: | 2015-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61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金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清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02 | 分类号: | C02F3/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151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曝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安装维修简便、氧利用率高效的曝气装置。
背景技术
水污染问题是一个遍及全世界的环境问题,污水处理按采用的方法手段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4种。生物法是利用废水中的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分解污水中可降解的有机物的一种方法,因为具有处理量大,投资省,经济可靠的特点,成为当今世界最普遍的一种水处理方法。其中,好氧生物法面临曝气效率、曝气装置的性能等方面的制约。
曝气类型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鼓风曝气,采用曝气器扩散板或扩散管在水中引入气泡的曝气方式;一般乙烯厂的污水处理多采用这种方式。另一类是机械曝气,指利用叶轮等器械引入气泡的曝气方式。
微孔曝气管的形式有很多,目前较为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由粗瓷或刚玉等烧结而成的普通曝气管,这种管壁在烧结过程中产生许多极微小的孔隙,它的主要特点是能产生微小的气泡,气泡直径约0.1mm~0.2mm,气、液接触面积大,氧利用率高,一般可达到20~25%;其缺点是气压损失较大,易堵塞,送入的空气需经过滤处理;易损坏,一旦损坏,氧利用率就开始快速下降;且使用寿命短,不易更换。
另一种是管式膜片微孔曝气管。这种曝气管的安装方式与前一种基本一样,但其自身的结构复杂,它是由一个用ABS或UPVC制成的管子作为布气管,管壁上开有通风孔,布气管外周覆盖着合成橡胶制成的膜片,膜片被金属卡子固定在管子上。在合成橡胶膜片上用激光等方法打出均匀分布的孔眼。曝气时,空气通过管壁上的通气孔进入膜片与管壁之间,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使膜片微微鼓起,孔眼张开,达到布气扩散的目的。停止供气,气压消失后,膜片本身在弹性作用下使孔眼自动闭合,由于水压的作用,膜片压实在管壁上。因此,污水不会倒流而堵塞孔眼。但由于这种膜片的开孔直径直接影响到氧的利用率,因此,开孔直径应适当。开孔直径过大,氧的利用率较低,开孔直径过小,氧利用率高,但阻力增大。橡胶膜片易老化,易撕裂,造成曝气器损坏,且对曝气的压力要求较高。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曝气装置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维修简便、氧利用率高效的曝气装置。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曝气装置,包括曝气头、与外接曝气管连接的曝气连接件,所述曝气头包括主体部、底部支架、与所述曝气连接件结合的第一结合部,所述主体部设有曝气微孔;所述曝气连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一结合部结合的第二结合部、与外接曝气管连接的连接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第二结合部通过热熔连接为一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结合部的截面积小于主体部的截面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部靠近所述第一结合部的侧壁开设有曝气微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部呈柱形或筒状,所述第一结合部位于所述主体部顶端,所述主体部靠近所述第一结合部的侧壁环绕一周开设有曝气微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部底部开设有曝气微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曝气微孔均匀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呈柱形或筒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曝气连接件呈直筒状或漏斗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的内部周圈设有可与其他部件螺接的内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曝气装置结构简单、稳定,由外接曝气管输送的氧气经过曝气连接件进入曝气头的主体部,再经由曝气微孔进入到污水中,运行稳定,曝气效率高。通过氧气冲出微孔时产生的反向作用力,使曝气装置产生小幅度的震动,防止曝气微孔堵塞,延长曝气装置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曝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后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曝气连接件的俯视图。
图4是图1的仰视图。
图5是图2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清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清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481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介质可再生生物滤床
- 下一篇:新型生物盘片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