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科用中药饮服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47436.3 | 申请日: | 2015-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47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吕霄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开建 |
主分类号: | A61J7/00 | 分类号: | A61J7/00;A47G1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科 中药 饮服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内科用中药饮服杯。
背景技术
对于内科病重的病人来说,为了治病,往往需要卧在床上,以利于康复。有些病人会选择服用中药,其中包括煎煮的中草药,但是,由于病人躺卧在床上,因此不方便饮服药液,通常由护理人员用勺子一点一点喂给病人吃,药液容易洒落浪费,也会污染衣物,很不方便。
另外,汤药煎煮后经常会有细小的药渣随汤药一同被倒入饮用杯中,影响病人服用。此外,还有一部汤药会残留在煎煮装置内的药渣中,造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不足,提供一种方便使用、能够减小药物浪费的内科用中药饮服杯。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内科用中药饮服杯,包括杯体,杯体的开口处铰接有杯盖,其特征在于,杯盖上开设有透气孔,杯体的侧壁密闭固定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连通杯体内外的空间,连接管外端密闭连通有外软管,连接管里端密闭连通有内软管,内软管的另一端通过吊绳连接有浮球,浮球位于杯体内部。
根据所述的内科用中药饮服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内侧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压板与杯盖对应设置;所述杯体内侧的侧壁上部固定连接有托环,托环上面架设有支撑环,支撑环中间固定连接有药渣存放筛,药渣存放筛从托环中间向下穿出,药渣存放筛的底壁和侧壁布满通孔,所述压板与药渣存放筛上下相对应,压板直径小于药渣存放筛的底壁直径。
根据所述的内科用中药饮服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上面固定连接有旋转环。
根据所述的内科用中药饮服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握板。
根据所述的内科用中药饮服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位于所述杯体的侧壁上部。
根据求所述的内科用中药饮服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内侧固定连接有多根弹簧。
使用本实用新型服药时,先将杯盖打开,将煎煮好的汤药倒入药渣存放筛,药液流进杯体,药渣被阻挡在药渣存放筛内,然后向下按压杯盖,压板便对药渣进行挤压,能够进一步将药渣中的药液挤出,减小了浪费。将杯盖关闭,然后再将本实用新型交给病人,病人将外软管的自由端含入口内,便能慢慢吮吸服用汤药。通过本实用新型,病人躺在床上便可自己服药,能够独立操作,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另外,由于内软管的自由端通过吊绳连接有浮球,在杯体内进入汤药后,浮球浮起,内软管的自由端始终处在液面下方,且紧靠液面,即使汤药中有漏下药渣,也不会被病人喝入口中,避免给病人带来不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杯体;2、内软管;3、吊绳;4、浮球;5、药渣存放筛;6、连接管;7、托环;8、外软管;9、杯盖;10、弹簧;11、压板;12、连接杆;13、握板;14、旋转环;15、支撑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内科用中药饮服杯,包括杯体1,杯体1的开口处铰接有杯盖9,杯盖9上开设有透气孔,杯体1的侧壁密闭固定连接有连接管6,连接管6连通杯体1内外的空间,连接管6位于杯体1的侧壁上部,连接管6外端密闭连通有外软管8,连接管6里端密闭连通有内软管2,内软管2的另一端通过吊绳3连接有浮球4,浮球4位于杯体1内部。杯盖9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握板13。杯盖9内侧固定连接有多根弹簧10,弹簧10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11,压板11与杯盖9对应设置;所述杯体1内侧的侧壁上部固定连接有托环7,托环7上面架设有支撑环15,支撑环15中间固定连接有药渣存放筛5,药渣存放筛5从托环7中间向下穿出,药渣存放筛5的底壁和侧壁布满通孔,所述压板11与药渣存放筛5上下相对应,压板11直径小于药渣存放筛5的底壁直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环15上面固定连接有旋转环14,可以在打开杯盖9后对药渣存放筛5进行旋转,以便更有效地对药渣进行挤压。
本实用新型具有挤压、过滤、沉淀的功能,除了能够用于服药外,还能用于饮水,一物多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开建,未经张开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474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流接触器密封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自动转换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