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诱导式抑制电积酸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47279.6 | 申请日: | 2015-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798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林建平;石文堂;沈向峰;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三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7/00 | 分类号: | C25C7/00;C25C3/08;C25D17/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任重 |
地址: | 311607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诱导 抑制 电积酸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湿法冶金、电镀、化工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诱导式抑制电积酸雾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湿法冶金、电镀、化工等领域的实际生产中,阴阳极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这些气体在极板上析出时,初期依附在电极表面,随着气泡长大,当气泡浮力大于附着力时,气泡从极板上脱离,并从溶液中上浮,当气泡到达液面时,由于表面液体张力的作用,气泡从溶液中溢出必然携带液体,这些携带液体的气泡遇到槽面冷空气后,发生爆裂,形成液雾。由于溶液成分为酸性,从而在槽面形成大量的酸雾。这些酸雾不仅严重危害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污染现场及周围的环境,而且对厂房、设备造成严重腐蚀,并增加了一定的试剂消耗。
为了解决酸雾低空污染问题,目前大部分生产厂家采用机械排风方式处理,也就是在酸雾形成后,通过大风量风机对厂房送风,以大幅度增加厂房内通风量,达到降低酸雾浓度的目的,或者在溶液贮槽上加装集气罩,将槽面酸雾收集后,再通过风机抽送至吸收塔中进行碱液吸收,以降低酸雾污染。以上方法均为事后处理工艺,不仅操作复杂,处理成本高,而且处理效果尚不够理想。此外,有部分厂家采用槽面覆盖法处理酸雾,一种是在槽内溶液表面覆盖塑料或泡沫小球,增加气泡溢出时的阻力,使气泡在小球表面破裂,含酸液滴附着在小球表面,从而避免了含酸液滴的溢出,有效减少了酸雾的形成;另一种是在槽内液体内添加表面活性剂,并在液体表面形成泡沫覆盖层,该泡沫覆盖层能够有效阻止气泡溢出时酸雾液滴的弥散。但是,该方法仍然存在塑料小球容易粘附极板、堵塞管道等问题,其防治酸雾的效果不够理想,同时操作麻烦、成本高。目前不少厂家采用在溶液中添加酸雾抑制剂的方法治理酸雾污染,该方法主要是通过添加酸雾抑制剂,降低溶液黏度,使气泡能够快速溢出,减少液滴的携带量,从而达到降低酸雾污染的目的。该方法主要存在生产成本高,以及由于抑制剂的失效而造成酸雾抑制率不稳定等问题。同时,一些添加剂会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为了从根源上解决电积酸雾污染问题,申请号为200710009588.7的专利申请书中提出了采用塑料网格和阻隔布将阳极进行包裹的方法,使阳极产生的气体上升路径增加,气泡变大,从而减少气泡在液体表面炸裂的数量,以达到抑制酸雾的目的。该方法虽然能够抑制酸雾的产生,但是由于所采用的阻隔布将阳极整体包裹,不利于电解液的流动,造成槽电压升高,从而增加了能耗。同时,阻隔布是将阳极导电梁整体包裹的,大量的气体在阳极导电梁周围富集,加快了阳极导电梁的腐蚀速率,严重影响阳极寿命。因此,开发一种能够从根源上避免酸雾形成,以消除酸雾污染,同时避免槽电压升高的工艺方法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湿法冶金、电镀、化工等领域的电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极易产生酸雾污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够从根源上避免电积过程中酸雾形成、消除酸雾污染且还能实现清洁生产的诱导式电积酸雾抑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诱导式抑制电积酸雾装置,包括极板和酸雾框板组;
极板左右侧面分别设有左隔离网和右隔离网,且左隔离网和右隔离网分别与极板左右侧面之间留有间隙;极板顶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隔离带和右隔离带,且左隔离带和右隔离带分别位于左隔离网和右隔离网的上方位置;
酸雾框板组包括外框、内框和隔膜布,隔膜布通过内框嵌设在外框内,而极板连同左隔离网、右隔离网、左隔离带和右隔离带一并插设在内框中,且左隔离带和右隔离带均与隔膜布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三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三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472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边丝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拆卸阳极导杆加强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