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两相厌氧发酵系统传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47208.6 | 申请日: | 2015-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5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杨远乐;金春姬;鲁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04 | 分类号: | C02F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相 发酵 系统 传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送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两相厌氧发酵系统的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质量标准的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处理程度逐年提高,污泥产量也急剧增加。大量的污泥产生,不但加大了处理难度,还增加了处置费用。因而,如何将产量巨大、成份复杂的污泥,经过科学处理后,使其无害化、资源化,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环境界深为关注的课题之一。
两相厌氧发酵系统既可以使剩余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同时产生的沼气可作为燃料,解决日益严峻的能源短缺问题,因此该技术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两相厌氧发酵系统将产酸菌和产甲烷菌分别置于产酸相和产甲烷相内,并提供各自所需的最佳条件,使这两类细菌群都能发挥最大的活性,提高反应器的处理效率。人们经过研究发现,产酸菌种类繁多、生长快、对环境条件变化不太敏感,而产甲烷菌则恰恰相反,专一性强、对环境条件要求苛刻、繁殖速度缓慢。基于此理论依据,两相厌氧消化工艺把产酸菌和产甲烷菌分别置于产酸相和产甲烷相内,并提供各自所需的最佳条件,以避免不同种群生物间的相互干扰和代谢产物转化不均衡而造成的抑制作用,产酸相对进泥泥质和负荷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缓冲作用,可大大削减运行条件的变化对产甲烷菌的影响,因而可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和运行稳定性。
中试规模的两相厌氧发酵系统一般选择污泥泵作为传送装置,但是污泥泵用电量大、流量大,不适用于实验室规模的两相厌氧发酵系统传送装置。实验室规模的两相厌氧发酵系统一般没有传送装置,直接人工进泥,操作复杂,还会造成系统气密性不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两相厌氧发酵系统的传送装置,可以在保证两相厌氧发酵系统气密性的前提下,精确的排出产酸相的污泥和向产甲烷相投加污泥。
其技术方案为:一种两相厌氧发酵系统传送装置,包括一号导管、气囊和二号导管。一号导管连接产酸相的一号开关,二号导管连接产甲烷相的二号开关;一号导管、二号导管和气囊无缝连接,气密性良好。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具有科学性,其主要特点是:①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②本实用新型不需要电能,节省能源。③本实用新型计量准确,可以保证试验的精确性。④本实用新型体积小巧,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一种两相厌氧发酵系统传送装置3,包括一号导管6、气囊7和二号导管8。一号导管6连接产酸相1的一号开关2,二号导管8连接产甲烷相5的二号开关4;一号导管6、二号导管8和气囊7无缝连接,气密性良好。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第一步,产酸相1排泥时,打开一号开关2,关闭二号开关4,挤压气囊7,产酸相1污泥进入气囊7;第二步,产甲烷相5进泥时,关闭一号开关2,打开二号开关4,挤压气囊7,将气囊7内的污泥挤压入产甲烷相5;重复第一步和第二步完成产酸相1的排泥和产甲烷相5的进泥。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示意图。一号导管6和产酸相1连接,二号导管8和产甲烷5相连接,一号导管6、二号导管7和气囊7无缝连接,气密性良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472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光源灯生产加工用抛光火头
- 下一篇: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