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轧辊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46963.2 | 申请日: | 2015-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57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蔡松声;蔡鸿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松德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27/02 | 分类号: | B21B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830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轧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杆的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对铜杆切痕的轧辊。
背景技术
在生产铜杆的过程中,从连铸机出来的铜杆进入轧机时,需要进行切痕,以确保下游的设备对铜杆进行处理时铜杆能够顺利断开,现有的轧机对铜杆切出的切痕不明显,铜杆在后续处理时,切痕处有时不能顺利断开,严重降低成品的合格率,进而降低生产效率。另外,铜杆成品的长度不同,因此铜杆切痕之间的长度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现有的生产设备在调整铜杆切痕的长度上灵活性差,使用时不方便,辊刀的刀刃由于长期使用会产生磨损或者缺口,需要及时更换,现有的轧辊的刀片更换繁琐复杂,不便于维护。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对铜杆切出明显切痕且切痕之间的长度可灵活调整的轧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轧辊,包括有辊体,所述辊体的两端设有与该辊体处于同一中心线的辊轴,所述辊体上设有至少一个连通所述辊体两端的凹槽,所述凹槽上定位有辊刀,辊刀的数量根据铜杆所需切痕之间的长度而定,所述辊体的两端设有贯穿在所述辊轴上且定位所述辊刀的侧盘。
进一步的,所述辊体为圆柱体,辊体旋转时辊刀能够在铜杆上顺利压出切痕,切痕明显,不会遗漏。
进一步的,所述侧盘的直径大于所述辊体的直径,侧盘对辊刀的两端进行限位,结构稳固,辊刀不会松动。
进一步的,所述辊刀与所述辊体的中心线平行,确保辊刀切出的相邻切痕之间的长度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辊刀包括刀座和刀刃,所述刀座定位在所述凹槽上,刀座从凹槽的一端穿入凹槽中,安装快捷,定位效果好,并且辊刀的更换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侧盘通过锁紧件定位在所述辊体上,可拆卸连接,安装和维护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辊刀的数量可灵活调整,进而能够控制待处理的铜杆上的切痕之间的长度,生产出不同长度的铜杆,凹槽对辊刀的刀座进行定位,侧盘对辊刀的两端进行定位,结构稳固,辊刀不会松动,生产出的铜杆合格率高,侧盘可拆卸定位在辊体的两端,安装和维护方便,辊刀的更换快捷,便于维护,该实用新型能够对待处理的铜杆准确切出切痕,不会遗漏,能够确保铜杆在后续处理时从切痕处断开,不会因切痕不明显而不能断开,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中辊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辊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辊体,2、侧盘,3、辊轴,4、辊刀,11、凹槽,21、锁紧件,41、刀座,42、刀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如图1-图4所示的轧辊,包括有辊体1,辊体1的两端设有与该辊体1处于同一中心线的辊轴3,辊轴3用于定位在轴承或者动力机构上,实现辊体1的自由转动。辊体1上设有至少一个连通辊体1两端的凹槽11,凹槽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个,优选的,相邻两个凹槽11之间的间距相等,凹槽11上定位有辊刀4,相邻两个凹槽11之间的间距相等的情况下,凹槽11上的辊刀4之间的间距也相等,相应地,辊刀4切出的切痕之间的间距也相等。辊体1的两端设有贯穿在辊轴3上且定位辊刀4的侧盘2,侧盘2对辊刀4的两端进行限位,结构稳固,确保辊刀4不会在使用时出现松动的现象。
辊体1的形状优选为柱体,柱体的横截面为圆形或相切于圆的多边形,辊体1的形状更优选为圆柱体。侧盘2的直径大于辊体1的直径,侧盘2超出辊体1的部分对凹槽11上辊刀4的两端进行限位。
凹槽11的设计方式有多种,可以为直线形或曲线形,凹槽11上的辊刀4的线形与凹槽11相适应,优选的,辊刀4与辊体1的中心线平行,制作成本低,易于安装和维护,凹槽11与辊刀4的线形为直线时,辊刀4的安装快捷,将辊刀4从凹槽11的一端插入,直至辊刀4贯穿整个凹槽11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松德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松德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469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铜坯表面铜屑的清理装置
- 下一篇:公路桥梁预制梁板混凝土废料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