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显示装置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45139.5 | 申请日: | 2015-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770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兆丹;陈新;张进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显示装置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显示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车辆信息技术,应用多种信息技术,使车辆具有环境感知、信息采集、存储、显示、传输与处理的能力,进而能够实现车辆自诊断、定位与导航、战场环境感知、无线信息传输和辅助决策等。同时,还能有效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使信息技术在车辆及体系中占据核心和支配地位,在数量与质量上达到信息化建设标准,使车辆使用过程、保障过程达到信息化建设标准。
然而,目前应用的信息系统架构在使用时,需要开设安装设备的临时固定打孔与连接线缆的打孔、穿线等其他改造工艺会对车体产生损伤。另外,数据传输过程中还有可能造成数据泄露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载显示装置及汽车,能够减少对车体损伤,便于用户进行拆装,且数据传输更加安全,有效保证了数据传输的保密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显示装置,包括:
显控屏,所述显控屏包括:供电端口、CAN总线端口、扬声器接口、复合视频输入接口和第一线束接口;
转接线束,所述转接线束包括:第二线束接口、第三线束接口、第四线束接口和多个用于连接军用设备的连接插头;
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包括:显控屏接口、电源接口、多个通信接口以及码分多址CDMA接口;
其中,所述第一线束接口与所述第二线束接口连接,所述第三线束接口与所述显控屏接口连接,所述第四线束接口与所述通信接口连接,所述第四线束接口将获取的数据信息发送给所述接口电路的通信接口,所述接口电路接收到所述第四线束接口传输的数据信息后通过所述显控屏接口发送给所述转接线束的第三线束接口,所述转接线束接收到所述接口电路传输的数据信息后通过所述第二线束接口发送给所述显控屏的第一线束接口并通过所述显控屏进行显示。
可选地,转接线束为电缆线。
可选地,连接插头为航空插头。
可选地,显控屏为LCD显示屏。
可选地,通信接口接口为RS-485接口。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车载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方案中的车载显示装置,主要包括显控屏、转接线束以及接口电路,其中,转接线束的第二线束接口与显控屏的第一线束接口连接,转接线束的第三线束接口与接口电路的显控屏接口连接,转接线束的第四线束接口与接口电路的通信接口连接。其中,转接线束中还包括多个与军用设备连接的连接插头,因此当军用设备采集到数据信息后会由转接线束的第四线束接口发送给接口电路的通信接口,接口电路获取该数据信息后再由显控器接口通过转接线束发送给显控屏并在显控屏上进行显示。因本实用新型中的转接线束设有多个用于与军用设备连接的连接插头,故能够满足多种军用设备即插即用,避免了设备安装时临时固定打孔与连接线缆的打孔穿线等改造工艺对车体带来损伤,并且还能够便于用户拆装。另外,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黑盒转移方式,有利于信息安全,有效保证了数据传输的保密性。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载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其中图中:1、显控屏;101、供电端口;102、CAN总线端口;103、扬声器接口;104、第一线束接口;2、转接线束;201、第二线束接口;202、第三线束接口;203、第四线束接口;204、连接插头;3、接口电路;301、显控屏接口;302、通信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显示装置,如图1所示,该车载显示装置包括:
显控屏1,显控屏1包括:供电端口101、CAN总线端口102、扬声器接口103、复合视频输入接口和第一线束接口104;
转接线束2,转接线束2包括:第二线束接口201、第三线束接口202、第四线束接口203和多个用于连接军用设备的连接插头204;
接口电路3,接口电路3包括:显控屏接口301、电源接口、多个通信接口302以及码分多址CDMA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451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