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共发射源探地雷达多偏移距数据自动快速测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44495.5 | 申请日: | 2015-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9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谢雄耀;柳清伙;陈忠;梁添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3/12 | 分类号: | G01V3/12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射 雷达 偏移 数据 自动 快速 测量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探地雷达,具体是涉及一种共发射源探地雷达多偏移距数据自动快速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又称透地雷达,地质雷达,是用高频电磁波来确定地下介质分布的一种无损探测方法。
探地雷达方法是由发射天线向地下发射高频电磁波,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遇到存在电性差异的分界面时发生反射,此时由接收天线在地表接收来自地下目标的回波信号,根据接回波信号的波形、振幅强度和传播时间等推断地下目标的结构、形态和埋藏深度。
探地雷达一般采用共偏移距(common-offset,简称CO)的工作模式。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两者一起在地表移动并探测来自地下目标的反射信号。为了定量地反演地下介质的电磁参数,探地雷达通常需要采集多天线偏移距数据,即在同一个位置逐步改变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的偏移距并采集来自地下目标的多次覆盖数据。
共发射源数据是多天线偏移距数据的最重要的数据采集方式之一参见图1,在图1中,x为收发天线之间的距离,ε为所探测介质的介电常数,w为所探测介质的含水率,d为层状介质的厚度,发射天线TX和接收天线RX1、RX2、RX3、RX4、RX5均置于地表,其中发射天线是固定不动的,接收天线相对于固定的发射天线移动,逐步增大天线偏移距,采集来自地下目标的多次覆盖数据。采用速度谱等鲁棒方法对共发射源探地雷达数据进行分析可高精度地定量反演地下层状介质的介电参数,该方法已经在不同工程应用中得到了验证。另一方面,共发射源多通道探地雷达数据比单通道的共偏移距数据所容纳信息量大,通过叠加后可大大提高信号的信杂比和信噪比。
然而,目前共发射源探地雷达数据通常采用手动移动接收天线的方式来采集。数据采集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制约了其应用范畴。另外,手动控制天线位置会不可避免地给收/发天线偏移距引入误差,这已经被证明是后续的介电参数反演结果误差的主要来源。因此,开发一种共中心点探地雷达数据的自动快速采集系统,不仅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而且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推广前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发射源探地雷达多偏移距数据自动快速测量系统。
本实用新型设有共发射源探地雷达数据自动快速测量装置、计算机、雷达主机,所述共发射源探地雷达数据自动快速测量装置设有螺旋杆、固定扣、传动螺母、探地雷达发射天线、探地雷达接收天线和步进马达;探地雷达发射天线由固定扣固定在螺旋杆的一端,步进马达固定在螺旋杆的另一端;探地雷达接收天线通过传动螺母固定在螺旋杆上;计算机通过数据线与步进马达和雷达主机连接,步进马达和雷达主机分别同步控制探地雷达接收天线的位置移动和雷达数据采集;步进马达通过传动螺旋杆控制探地雷达接收天线的位置并使探地雷达接收天线移动;雷达主机可控制探地雷达发射天线向地下介质辐射高频电磁波,并由探地雷达接收天线记录来自地下目标的反射回波。
传动螺母用于传动探地雷达接收天线的位置;螺旋杆用于承载探地雷达接收天线的移动;固定不动的探地雷达发射天线用于向地下介质辐射高频电磁波脉冲信号;探地雷达接收天线用于接收和采集来自地下目标的回波信号。
由于传统的共发射源探地雷达数据的采集方法需要手动控制收/发天线的位置并改变其间距,费时费力且不能保证收/发天线位置和偏移距的精度。与传统手动测量方法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技术效果:自动化程度高,可节约劳力成本;使用方便,数据采集时间大幅度减少;天线位置及偏移距的控制精度高;在环境监测及土木工程结构质量检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地下层状介质定量表征和反演分析。步进马达通过转动一根螺旋杆可高精度控制接收天线的位置并使其移动,计算机可分别通过步进马达和雷达主机同步控制接收天线的移动和雷达数据的采集。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共发射源探地雷达探测方法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组成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共发射源探地雷达自动测量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同济大学,未经厦门大学;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444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光膜以及具有该导光膜的手机
- 下一篇:一种超声波测距信号预处理单元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