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奶瓶套及智能奶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43194.0 | 申请日: | 2015-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016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向吉;夏伟;张鹏;李向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捷荣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9/00 | 分类号: | A61J9/00;A61J9/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23879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奶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婴幼儿产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奶瓶套及智能奶瓶。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智能奶瓶通常是一体化的结构,即智能加热、检测装置等电子装置均装设在奶瓶的壳体或底座上,使整个智能奶瓶体积大、不利于婴幼儿和家长的持握。
而采用瓣状壳体的奶瓶套,由于瓣状壳体设置在底座的边缘,在长期反复的开合后,结构强度下降明显,瓣状壳体与底座的连接处易断裂,给婴幼儿使用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奶瓶套及智能奶瓶,以提高夹持瓣与底座连接固定的强度,提高奶瓶放置的稳定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奶瓶套,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夹持奶瓶的弹性夹持组件,所述弹性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瓣和第二夹持瓣,所述第一夹持瓣和第二夹持瓣的底部均与底座的侧边连接,所述底座内设置并固定有一衬片,所述第一夹持瓣与所述衬片连接固定。
所述的智能奶瓶套中,所述第一夹持瓣和第二夹持瓣中,至少有一个夹持瓣的底部与底座侧边的连接处具有弹性。
所述的智能奶瓶套中,所述第二夹持瓣与所述底座为一体结构。
所述的智能奶瓶套中,所述第一夹持瓣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所述的智能奶瓶套中,所述第一夹持瓣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衬片上。
所述的智能奶瓶套中,所述衬片为长条状,长宽比为5:2。
所述的智能奶瓶套中,所述衬片为钢衬片。
所述的智能奶瓶套中,所述第一夹持瓣和第二夹持瓣的顶部均包括一个用于引导奶瓶放入的引导开口。
所述的智能奶瓶套中,所述第二夹持瓣内设置有显示器。
一种智能奶瓶,包括奶瓶和如上所述的智能奶瓶套。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奶瓶套及智能奶瓶,通过在底座上设置一个具有两个夹持瓣的弹性夹持组件,利用两个夹持瓣将放入底座上的奶瓶夹持固定住,拿放奶瓶方便。在底座内设置并固定有一衬片,所述第一夹持瓣与所述衬片连接固定,提高了第一夹持瓣与底座固定的强度,即便长时间反复开合也不容易松动,提高了夹持奶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奶瓶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奶瓶套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奶瓶套的衬片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奶瓶套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奶瓶套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奶瓶套及智能奶瓶,通过在底座内设置并固定一衬片,使第一夹持瓣与所述衬片连接固定,提高了夹持瓣与底座连接固定的强度,提高了奶瓶放置的稳定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奶瓶套,包括底座10,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用于夹持奶瓶的弹性夹持组件20,所述弹性夹持组件20包括第一夹持瓣210和第二夹持瓣220,所述第一夹持瓣210和第二夹持瓣220的底部均与底座10的侧边连接,所述底座10内设置并固定有一衬片110,所述第一夹持瓣210与所述衬片110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奶瓶套,通过第一夹持瓣210和第二夹持瓣220将奶瓶夹持固定,使奶瓶能更平稳的放置于底座上,而且采用瓣状结构,不仅节省了材料,减轻了智能奶瓶套的重量,而且非常方便奶瓶的拿取;通过在底座10内设置并固定一衬片110,第一夹持瓣210与所述衬片110连接固定,极大的提高了第一夹持瓣210与底座10连接固定的强度和牢固性,提高了奶瓶放置的稳定性和奶瓶套的使用寿命。
其中,所述底座10为圆形智能底座,可对放置在底座10上的奶瓶进行加热、测温、称重、计算喝奶量、智能区分奶瓶中盛放的是奶还是水等智能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捷荣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捷荣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431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