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平台检测的钻孔成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42276.3 | 申请日: | 2015-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28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丁立志;张子昂;杜航;吴相鑫;李允恺;李岩波;何宇坤;康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7/002 | 分类号: | E21B47/002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梁鹏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台 检测 钻孔 成像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钻孔成像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平台检测的钻孔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基础建设工程中,地质检测是基础建设工程的重要部分,目前我国常用的地质检测方法多为低应变法、超声波检测、钻孔取芯等,但是这些检测方式效率低、成本高、智能化程度低、监管效率低,在国外,目前已经出现了一种新兴的地质检测方式:钻孔成像,其具有直观、效率高,易于工程监管等优点。
如今,现有的钻孔成像系统,即钻孔电视,其主机多为工控机,显示器集成在工控机之中,显示器与主机之间有线连接,实现数据传输、图像处理与系统控制等功能。工控机笨重、发热量大、在阳光直射屏幕时容易看不清屏幕,交互环境不友好,不能实现多人多平台操控,不适宜在野外工地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平台检测的钻孔成像系统,其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钻孔成像系统进行改进,由此解决现有的钻孔成像设备工作效率和监管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地质探测的多平台检测的钻孔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钻孔成像系统包括地面系统与地下系统,其中地面系统包括若干移动终端设备、主控机、支架,地下系统包括探头;其中所述探头与主控机之间采用传输线连接,其采集地质信息传送于所述主控机,所述支架用于控制所述传输线的长度,由此控制所述探头地质探测的深度,所述移动终端设备与所述主控机之间采用无线传输。
进一步地,所述主控机包括依次连接的路由器、串口网口转接板以及MCU。
进一步地,所述MCU为STM32F103ZE芯片。
进一步地,所述串口网口转接板包括TCP/IP串口协议转换器模块USR-TCP232-T。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设备可为手机或平板电脑。
进一步地,所述传输线为电缆。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1)采用了区分的地面上的和地面下的设备,只将重量较轻的探头深入地面下进行地质信息的采集,减轻了工程的操作难度;
(2)利用了现有技术中的无线传输技术,可以实现多人多平台检测,多个工程师、相关负责人可以使用不同的客户端对同一个工程进行分析,显著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程监管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按照本实用新型实现的钻孔成像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按照本实用新型实现的钻孔成像系统的主控机的组成结构图。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
1-串口网口转接板 2-路由器 3-MCU 4-移动终端设备 5-探头 6-支架 7-主控机 8-电缆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图1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整体组成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探头5、支架6、主控机7、多个移动终端设备4,支架6可以用于调整电缆线8的长度来实现探头5在地下的移动,探头5将采集的地质信息通过电缆线8传送给下位机进行处理,其中若干移动终端设备4通过无线通讯技术与主控机7进行通讯连接,接收主控机7传送的地质信息,由此,多个工程师、相关的负责人可以使用不同的移动终端设备4对同一个工程来进行分析,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监管效率。
其中如图2所示,主控机7包括串口网口转接板1、路由器2和MCU3三个模块,串口网口转接板1的核心部分为一个TCP/IP串口协议转换器模块USR-TCP232-T,该模块内部集成了TCP/IP协议栈以及10/100M自适应以太网接口,具有TCP Server、TCP Client和UDP三种工作模式,本实施例中采用其TCP Server模式,USR-TCP232-T模块的串口通过转接板与MCU3的串口相连接,其网口端通过网线与路由器2连接,USR-TCP232-T模块首先与路由器2的网关尝试通讯,然后监听设置的串口网口转接板1的网口端,有连接请求时响应并创建连接,串口收到数据后将同时发送给所有与此无线局域网建立连接的移动终端设备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422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