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髋臼骨折的内固定解剖型接骨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42015.1 | 申请日: | 2015-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623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谢友军;张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友军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 代理人: | 鞠翔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滁州***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骨折 固定 解剖 接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髋臼骨折的内固定解剖型接骨板。
背景技术
目前所使用的钢板,其宽度常保持均一,与其他部位使用的钢板完全一样。而髋臼后壁的宽度并不均匀,且存在一拱形弧度,所以在多数情况下,固定后的钢板与骨折部位的骨质并不完全帖服,可能存有一定的间隙,这就容易造成应力的分布不均,最终导致内固定失败,钢板会发生断裂,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严重者需要再次手术处理,这又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目前使用的髋臼后壁内固定钢板,由于设计上的缺陷,手术中使用并不方便。不但与髋臼后壁的形状不相符合,需要术中临时调整折弯,使钢板质量下降;而且钢板的厚度均一,固定并不伏贴,容易造成内固定失败,影响整个手术质量和术后患者的恢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固定效果好的用于髋臼骨折的内固定解剖型接骨板。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髋臼骨折的内固定解剖型接骨板,包括一主接骨板,所述主接骨板左侧设置有髂骨连接部,右侧设置有髋臼后柱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髂骨连接部和髋臼后柱连接部与主接骨板为一体结构,且所述髂骨连接部和髋臼后柱连接部与主接骨板不在同一平面,与主接骨板具有一夹角,且所述夹角的角度为175-180度,所述髂骨连接部和髋臼后柱连接部各设有一固定孔,所述主接骨板中间上部和下部设有克氏针孔,所述主接骨板中间设有锁定螺孔。
所述髂骨连接部和髋臼后柱连接部与主接骨板相接触部位呈圆弧状结构,圆弧过渡方式能够实现接骨板的牢固固定。
所述固定孔为腰形孔,具有一定的松紧尺度。
所述主接骨板为医用不锈钢或者钛合金制成,厚度在0.5-2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结构简单合理,选择性更强,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生的手术时的各种不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髋臼骨折的内固定解剖型接骨板,包括一主接骨板1,主接骨板1左侧设置有髂骨连接部2,右侧设置有髋臼后柱连接部3,髂骨连接部2和髋臼后柱连接部3与主接骨板1为一体结构,且髂骨连接部2和髋臼后柱连接部3与主接骨板1不在同一平面,与主接骨板1具有一夹角,且夹角的角度为175-180度,髂骨连接部2和髋臼后柱连接部3上各设有一固定孔4,固定孔4为腰形孔,具有一定的松紧尺度;主接骨板1中间上部和下部设有克氏针孔5,主接骨板1中间设有锁定螺孔6。髂骨连接部2和髋臼后柱连接部3与主接骨板1相接触部位呈圆弧状结构,圆弧过渡方式能够实现接骨板的牢固固定。主接骨板1为医用不锈钢或者钛合金制成,厚度在0.5-2cm。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友军,未经谢友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420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