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物理智能安全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40347.6 | 申请日: | 2015-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87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邹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悦 |
主分类号: | B60R22/48 | 分类号: | B60R22/48 |
代理公司: | 郑州立格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6 | 代理人: | 田小伍;李红卫 |
地址: | 464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理 智能 安全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领域,涉及一种安全带,特别涉及一种物理智能安全带。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带是保证安全驾驶汽车的重要保护装置,现有的交通安全立法已经有强制驾驶员及乘客系好安全带的相关规定,但部分司乘人员往往安全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而不佩戴安全带,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现有的汽车报警装置,在仪表盘上有灯光提示和声音提示,存在提示强度不够的问题,同时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安装维修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灵敏度高、易于安装且成本低的物理智能安全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物理智能安全带,包括安全带和设在安全带上的物理智能报警结构,物理智能报警结构包括固定片、活动片和连接固定片与活动片的连接板,活动片中设有声光报警电路;固定片中设有物理震动开关;物理震动开关包括两端的导体板和外部的框形绝缘层,导体板和绝缘层形成的封闭空间内设有导体棒;;连接板内设有压力开关,压力开关和物理震动开关均串联在声光报警电路中。
导体板之间的距离小于导体棒的长度。
活动片一侧固接有第一定位夹,第一定位夹固定在安全带上;固定片与设在一侧的第二定位夹转动连接,第二定位夹固定在安全带上。
声光报警电路由依次相连的电源、物理震动开关、压力开关和声光报警器构成,声光报警器包括并联的报警灯和发声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电路板中设有物理震动开关,物理震动开关包括两端的导体板和外部的框形绝缘层,导体板和绝缘层形成的封闭空间内设有导体棒,导体板之间的距离小于导体棒的长度;车体在点火后不论静止还是行驶中都会产生震动,导体棒随着车体震动时,会连通两端的导体板,进而连通声光报警电路,发出灯光信号和声音信号提醒司乘人员;由于导体棒的无规律震动,导致灯光信号和声音信号也是无规律的,对司乘人员的警示度更高。
2、活动片一侧固接有第一定位夹,第一定位夹固定在安全带上;固定片与设在一侧的第二定位夹转动连接,第二定位夹固定在安全带上,物理智能报警结构直接固定在安全带上,安装维修方便,节约成本;连接固定片与活动片的连接板内设有压力开关,压力开关和物理震动开关均串联在声光报警电路中,拉伸安全带,第一定位夹带动活动片下压,切断压力开关进而切断声光报警电路;安全带连通,第一定位夹带动活动片复位,连通压力开关;电路设计简单,有利于维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声光报警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物理震动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物理智能安全带,如图1-4所示,包括安全带7和设在安全带7上的物理智能报警结构,安全带7与带扣1连接,物理智能报警结构包括固定片5、活动片3和连接固定片5与活动片3的连接板4,连接板4可设在安全带7两侧,也可设在安全带7上面,活动片3中设有声光报警电路;固定片5中设有物理震动开关9,固定片5上设有电池安装位8;物理震动开关9包括两端的导体板13和外部的框形绝缘层15,导体板13和绝缘层15形成的封闭空间内设有导体棒14;;连接板4内设有压力开关10,压力开关10和物理震动开关9均串联在声光报警电路中。导体板13之间的距离小于导体棒14的长度。活动片3一侧固接有第一定位夹2,第一定位夹2固定在安全带7上;固定片5与设在一侧的第二定位夹6转动连接,第二定位夹6固定在安全带7上。声光报警电路由依次相连的电源、物理震动开关9、压力开关10和声光报警器构成,声光报警器包括并联的报警灯11和发声器12。
汽车未启动时,物理震动开关9处于静止状态,导体棒14仅接触到一端的导体板13,此时声光报警电路处于断开状态;汽车启动后,物理震动开关9随车身震动,导体棒14在无规律振动过程中导体棒14的两端同时接触到两端的导体板13时连通声光报警电路,报警灯11和发声器12会发出无规律的灯光和声音信号,拉伸安全带7时,第一定位夹2随安全带7的拉伸而移动,第一定位夹2与活动片3转动连接,活动片3向靠近安全带7的方向移动,断开连接板4中的压力开关10,使声光报警电路断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悦,未经邹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403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雨刮臂座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安全气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