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回转炉的炉蓖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40145.1 | 申请日: | 2015-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74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7/20 | 分类号: | F27B7/20;F23H17/08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鼎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7 | 代理人: | 傅契克 |
地址: | 3506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回转 炉蓖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回转炉部件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回转炉的炉蓖条。
背景技术
炼铁厂对于炉篦条的耐热性要求高,要求其必须能够承受1000℃左右高温,并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现有的炉篦条一般由支撑本体和位于支撑本体两端的端臂组成,两端臂均与支撑本体焊接固定,端臂底面的高度高于支撑本体底面的高度,端臂底面与同侧的支撑本体侧面围成凹槽,该凹槽可实现将炉篦条与炉底的安装件卡合在一起。但是,现有的炉蓖条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1)两端臂和支撑本体分别独立成型,再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一起,在高温作业环境中使用,存在着端臂与支撑本体之间易断裂、使用寿命短、消耗量大的问题,从而使得停窑检修频繁、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率低;(2)凹槽为直角凹槽,凹槽处容易出现变形、断裂现象;(3)支撑本体的上表面为平面,工作过程中,物料容易堆积在支撑本体的上表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易断裂、使用寿命长的用于回转炉的炉蓖条。
一种用于回转炉的炉蓖条,包括支撑本体,支撑本体的上方两侧向外延伸形成两端臂,且,支撑本体与两端臂的连接处的下方均形成弧形凹槽。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支撑本体的上方两侧向外延伸形成两端臂的结构设计,即支撑本体与端臂为一体化的结构设计,使得支撑本体与端臂之间的连接更牢固,使得炉蓖条抗压、抗高温强度更强,端臂与支撑本体之间不易出现断裂现象;再加上,支撑本体与两端臂的连接处的下方形成弧形凹槽的设计,也避免了支撑本体与两端臂的连接处的下方为直角凹槽时容易出现的变形、断裂现象;从而,实现了大大提高炉蓖条使用寿命,缩减了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的技术效果。
支撑本体的上表面为中间高、两边低的弧形面。这样,可使物料及时从支撑本体上表面滑下,避免堆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沿图1中Ⅰ-Ⅰ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回转炉的炉蓖条,包括支撑本体1,支撑本体1的上方两侧向外延伸形成两端臂2,且,支撑本体1与两端臂2的连接处的下方均形成弧形凹槽3。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支撑本体1的上方两侧向外延伸形成两端臂2的结构设计,即支撑本体1与端臂2为一体化的结构设计,使得支撑本体1与端臂2之间的连接更牢固,使得炉蓖条抗压、抗高温强度更强,端臂2与支撑本体1之间不易出现断裂现象;再加上,支撑本体1与两端臂2的连接处的下方形成弧形凹槽3的设计,也避免了支撑本体1与两端臂2的连接处的下方为直角凹槽时容易出现的变形、断裂现象;从而,实现了大大提高炉蓖条使用寿命,缩减了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的技术效果。
如图2所示,支撑本体1的上表面10为中间高、两边低的弧形面。这样,可使物料及时从支撑本体上表面10滑下,避免堆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未经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401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回转炉残渣异物分选装置
- 下一篇:具有热电偶自动拔插装置的高温真空烧结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