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舰船显控台用抗强冲击、抗倾斜隔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39921.6 | 申请日: | 2015-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47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季馨;张传海;孙俊;季炯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捷诺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7/104 | 分类号: | F16F7/104;F16F7/116;F16F7/108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白***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舰船 显控台用抗强 冲击 倾斜 隔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振动、冲击噪声控制领域,具体是一种舰船显控台用抗强冲击、抗倾斜隔振器。
背景技术
舰船显控台是电子设备系统的终端显示设备,是操作人员与设备(人-机)交流界面的关键设备,其隔振系统用隔振器应满足如下要求:
1、在舰船摇摆时,显示设备隔振系统应具有抗倾斜能力,要求人机相对位移很小,以保证操作人员仍能看清楚显示器上的图形和符号。
目前,HJB 204-1999《舰船电子装备抗恶劣环境设计要求》中规定采用背架隔振系统,即在机柜背部安装2个背架隔振器提高其稳定性,如图2(a)。当显控台无法或不允许安装背架隔振器时,则变为无背架隔振系统,如图2(b),因此要求底部隔振器在保留原功能的同时,还应增加背架隔振器的功能,即具有抗倾斜和较好的自复位能力。
2、由于舰船自身产生的干扰频率范围很小,根据GJB150.16A中表C9的振动试验量值要求,一般水面舰船和潜艇正弦振动频率为1-60Hz(1-16Hz振幅1mm;16-60Hz1g),为了得到较好的隔振效果,其隔振器固有频率fn必须低,一般fn≤6Hz,在8Hz左右开始隔振。试验表明,钢丝绳隔振器(fn≈15Hz,到21Hz开始隔振),橡胶隔振器(fn≈20Hz,28.3Hz开始隔振),在人眼可分辨的图形变更频率fn≤24Hz(即每秒更换24次)时,均处于放大或减振效果很差的频率范围内,造成操作人员无法分辨图形及文字符号。
3、由于GJB 150.30A-2009舰船冲击试验的相关标准至今尚未颁布实行,其强冲击试验仍按GJB150.18-86中试验十《舰船设备的冲击试验》进行。显控设备是A级设备,即该类设备是对舰船连续作战和安全必不可少的设备,其性能在冲击时和冲击后应无明显变化。因此,要求该类设备的隔振系统具有较好缓冲特性,在冲击时和冲击后,隔振器的弹性元件和结构件的应力均在安全应力(即弹性限)范围内,其弹性特性和阻尼特性均应无明显变化。
申请号为03131862.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模块化抗冲击型无峰隔振器,该隔振器如图3所示,虽然也具有一定的抗冲击性能,但是其具有以下缺点:
1、采用线性螺旋簧作为主承载簧,隔振器刚度较小,复位困难。
2、隔振器要求的无谐振峰传递特性所需的金属干摩擦阻尼由直簧片与帽盖之间的干摩擦力产生,垂向强冲击时,帽盖位移增大后,弯簧片和直簧片同时工作,造成直簧片应力过大而发生永久性变形,使振动阻尼丧失,无法保持无谐振峰特性。并且帽盖外凸缘与该簧片组合的直簧片接触时,弯簧片与帽盖外凸缘之间间隙现为1.5mm,由于间隙过大,水平冲击易造成直、弯簧片永久变形。帽盖与直簧片间的接触点之间表面挤压应力易冲击成凹痕。
3、仅具有设备垂向向下冲击时的缓冲限位垫结构,缺少应对设备垂向向上冲击的缓冲限位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无背架隔振系统的舰船显控台用抗强冲击、抗倾斜隔振器,具有弹性自复位抗倾斜功能,在经受强冲击后仍能保持原有隔振性能。
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底座内圆底部固定有底板,底座的顶部固定有上盖,底座、底板和上盖共同组成该隔振器的外壳;上盖中心孔内插有一个调节螺栓,调节螺栓上部固定有帽盖,帽盖下部沿调节螺栓轴向方向伸入底座内部,其特征在于:帽盖下端为外凸缘结构,外凸缘与底板之间连接有圆锥簧;调节螺栓下部套有调节螺母,调节螺母与底板之间连接有螺旋簧,螺旋簧与圆锥簧形成并联结构;底座的内圆中设有将帽盖的外凸缘包围的阻尼缓冲簧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捷诺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捷诺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399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