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金属探测技术的架空线路防外力破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39785.0 | 申请日: | 2015-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73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张黎明;李隆基;陈沛然;吴明雷;王伟;王楠;姚英;董艳唯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00 | 分类号: | G08B2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001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金属 探测 技术 架空 线路 外力 破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电线路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金属探测技术的架空线路防外力破坏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国电力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输电线路问题已成为有关部门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架空线路长时间暴露在野外,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经常会遭到外力的严重破坏。例如在架空线路下有大型作业车施工,施工人员马虎大意触碰输电导线;还有大型车辆或超高车辆强行通过架空线路线下,触碰到导线或侵犯了导线的安全距离,导致导线断股或短路接地故障。上述现象均给电力网络系统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给人们的安全及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害。因此,亟需研究一种行之有效的架空线路防外力破坏设备,降低架空线路遭受外力破坏的几率,减少线路跳闸次数,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水平。
中国专利文献“架空线路防外力K波雷达监测系统”(专利申请号:201210178033.6)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但是其需要前后端采集控制盒、发射雷达、接收雷达,其结构及安装复杂且成本高昂,难以得到广泛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安全可靠、成本低廉且安装维护方便的基于金属探测技术的架空线路防外力破坏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金属探测技术的架空线路防外力破坏装置,包括上端壳体、下端壳体、转动轴和固定卡扣,所述转动轴铰接在上端壳体前板和下端壳体前板上,在上端壳体前板和下端壳体前板上均设有太阳能光板,所述固定卡扣安装在上端壳体后板及下端壳体后板上,在上端壳体内设置有控制模块和电池,在上端壳体侧板上安装有报警喇叭和半圆形绝缘圈,半圆形绝缘圈设置在上端壳体侧板的中部底端;在下端壳体内设置有金属探测器,在下端壳体侧板上设有报警 灯、半圆形绝缘圈,该半圆形绝缘圈设置在下端壳体侧板的中部顶端;控制模块与金属探测器、报警喇叭、报警灯及电池相连接,该电池与控制模块、金属探测器、喇叭、报警灯相连接为其供电,太阳能板与电池相连接为其充电。
而且,所述金属探测器由三极管和高频变压器连接构成。
而且,在两个半圆形绝缘圈的内表面上均制有凸纹。
而且,所述报警喇叭为两个并分别设置在上端壳体侧板的绝缘圈两侧。
而且,所述报警灯为两个并分别设置在下端壳体侧板的绝缘圈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施工作业现场及道路有架空线路穿过的地方并安装在上部导线上,利用太阳能进行供电,利用金属探测器来判断有无金属异物靠近导线,若有靠近则发出报警信号,可防止大型作业车或超高车辆触碰导线或侵犯导线安全距离,降低架空线路遭受外力破坏的概率,减少线路故障跳闸次数,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具有安全可靠、成本低廉且安装维护方便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其中,1-上端壳体、2-凸纹、3-报警喇叭、4-绝缘圈、5-下端壳体、6-报警灯、7-太阳能光板、8-转动轴、9-固定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一种基于金属探测技术的架空线路防外力破坏装置,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括上端壳体1、下端壳体5、转动轴8以及固定卡扣9。所述转动轴铰接在上端壳体前板和下端壳体前板上,上端壳体和下端壳体可沿转动轴呈扇形自由展开,在上端壳体前板和下端壳体前板上均设有太阳能光板7,利用太阳能为装置内的电池充电。所述固定卡扣安装在上端壳体后板、下端壳体后板上,用于上端壳体与下端壳体紧密结合后进行固定。在上端壳体1内安装有控制模块,在上端壳体侧板上安装的两个报警喇叭3和半圆形绝缘圈4,其中,半圆形绝缘圈设 置在上端壳体侧板的中部底端,两个喇叭设置在半圆形绝缘圈的两侧,在半圆形绝缘圈的内表面制有凸纹2,有利于本装置安装在架空线上导线外表面时增大两者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本装置发生转动。在下端壳体内设置有金属探测器,在下端壳体侧板上设有两个报警灯6、半圆形绝缘圈4,该半圆形绝缘圈设置在下端壳体侧板的中部顶端,半圆形绝缘圈的内表面亦制有凸纹;两个报警灯设置在半圆形绝缘圈的两侧,上端壳体上的半圆形绝缘圈和下端壳体上的半圆形绝缘圈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圆形绝缘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397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