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户外家庭烧烤炉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39537.6 | 申请日: | 2015-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45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立明 |
主分类号: | A47J37/07 | 分类号: | A47J37/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8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户外 家庭 烧烤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烧烤炉。是解决各种食品用炭火烧烤的消烟环保、节能高效、味美佳肴的户外家庭烧烤炉。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户外家庭烧烤炉,是家庭、餐馆、户内、户外用炭火对烧烤食品进行烧烤烹饪加工的炊事用具。户外家庭烧烤炉,解决了烧烤能耗高、烧烤时间长,不卫生、油烟污染大等疑难问题。实现了节能、高效、省时、卫生、无油烟、烧烤质量靠炭火燃烧温度能主动控制的最佳效果。而现有的用炭火烧烤食品的烧烤炉,由于对炭火燃烧不能有效控制,炭火始终处于强燃烧状态使炭火浪费很大。在烧烤时因为烧烤食品直接放在炭火上方,烧烤食品产生的油滴及可燃物直接掉落在炭火上,因此产生大量的烟气。由于食品烧烤的温度和效果全凭人工直觉控制,使烧烤质量波动较大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现有的炭火烧烤炉多数在室外进行烧烤,即使在室内烧烤,烧烤的食品大多数都暴露在外很不卫生。特别指出的是由于现有的炭火烧烤炉在烧烤过程中,对油烟不能有效控制,油烟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炭火烧烤的消烟环保、节能高效、味香色美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户外家庭烧烤炉。户外家庭烧烤炉,采用了复合炉盖、双层复合炉体8,在炉体内设置了炭火盆4和导温套筒6,在炉底座3上设计了集油槽33、可调风孔1、炭灰引火盒34等结构,解决了家庭、餐馆、户内、户外用传统炭火烧烤、烹饪食品的消烟环保、节能高效、味香色美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户外家庭烧烤炉,是由复合炉盖、双层复合炉体8、吊架10、炭火盆4、导温筒6、内导向杆5、外伸缩杆23、炉底坐3和隔热调风器2等部件组成。复合炉盖由外盖13和内盖20组成,外盖13是一个由S形曲线回转形成的钵形回转体,用薄钢板冲压而成,在外盖13顶部设有调温口18,在外盖13的外圆周对称安装了两个炉盖手柄21;内盖20是一个用不锈钢板冲压而成的盘形回转体,环绕内盖20的外缘周围设有若干个排气孔,在内盖20的顶部平面上设有数个安装孔。复合炉盖扣装在双层复合炉体8上,双层复合炉体8是用不锈钢板制成的双层圆柱形筒体,在双层圆柱形筒体夹层内装有隔热材料,双层复合炉体8通过卡扭连接安装在炉底座3上,卡扭由挡片23、拨盘26和勾当壳体28组成;在复合炉体8外圆周对称设置两个炉体手柄22;在复合炉体8的内部设有炭火盆4,炭火盆4上装有一个导温筒6,导温筒6是一个圆锥台形状的套筒,在筒壁和桶顶封盖上设有若干个通孔,导温筒6内中心处有一个固定环24与三个筋板25焊接在一起,三个筋板25穿过导温筒6的筒壁与复合炉体8内壁焊接成一体;固定环24上安装一个内导向杆5,内导向杆5上套装一个外伸缩杆23,在外伸缩杆23上设有一个定位套12在定位套12的上方装有一个带滑动套19的吊架10,吊架10由滑动套19、限位圈11和若干个吊架筋35平行排列焊接而成,吊架可做360度的转动;在外伸缩杆23的顶部设有插入管内焊接固定的连接螺栓16。外伸缩杆23上的连接螺栓16将复合炉盖和其顶部调温口18上套装的调温盖14用盖螺母17组装成调温机构。外伸缩杆23是用薄壁不锈钢管制成的,在外伸缩杆23的底部有两个半圆弧环形凹槽7在半圆弧环形凹槽上方设有两个定位孔9。导温筒6下方设有炭火盆4,炭火盆4是一个由双层薄板组合而成的的圆柱形筒体,在底部设有炉篦,炭火盆4安装在炉底座3上;炉底座3由不锈钢薄板冲压而成,它是一个圆锥台形状的用多功能结构复合为一体的构件,在这个构件上设有炭灰引火盒34、集油槽33、和炉脚31等功能结构;炭灰引火盒34是圆柱桶形状,环绕桶壁四周设有数个调风孔1,在炭灰引火盒34上套装一个隔热调风器2,隔热调风器2是一个带底的圆柱形壳体构件,在圆柱面圆周还设有数个与炭灰引火盒34相对应的调风孔,在圆柱面上装有一个调节杆30调节杆的一端装有一个调风钮29,拨动调风钮29使隔热调风器2在炭灰引火盒34上转动以达到调整风量的目的。炉脚31设在炉底座3圆柱表面底部,炉脚内镶嵌一个塑料的炉底脚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立明,未经王立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395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