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支挡相邻两根桩体之间临空土体的挡土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38580.0 | 申请日: | 2015-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01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珉;王桂林;吴曙光;谢强;陈建功;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5/22 | 分类号: | E02D5/22;E02D5/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50201 | 代理人: | 王翔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相邻 两根桩体 之间 临空 挡土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抗滑桩或支护桩是边坡工程和基坑工程中常用的土体支挡结构。由于抗滑桩或支护桩是一种水平方向不连续的挡土结构,当两桩之间的土体存在临空面时,在外荷载及土体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桩间土可能发生局部破坏。为确保两桩之间临空土体的稳定性,使支挡系统能够在设计使用期限内有效运行,一般需要在两桩之间设置挡土构件。目前常用的桩间挡土构件是预制混凝土桩间挡土板和钢丝网-喷射混凝土挡板。
桩间挡土板土压力计算主要采用“拟化筒仓法”,即认为当挡土板设于桩前临空侧时,挡土板荷载的计算可通过拟化一个由桩、土拱和桩间支挡组成的刚性筒仓的一个侧壁来计算其所受的静止土压力。该方法假定由桩、土拱和桩间支挡组成的筒仓侧壁不发生位移和变形,得到作用在挡土板上的土压力,由此来选用足够强度的挡土板。
但是,桩表面与桩间挡土板表面的刚度有差异,存在一个“刚度比值”,这个比值因被支护土体、桩体和挡土板的实际情况不同而不同。通过改变桩表面与挡土板表面的“刚度比值”,可以调节作用在挡土板上的土压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减小桩间挡土板与土接触一侧的表面刚度,利用土拱效应降低作用在挡土板上的土压力。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用于支挡相邻两根桩体之间临空土体的挡土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相邻的A桩体和B桩体之间的刚性基板和柔性板。所述A桩体面向B桩体的一侧开有纵向的条形槽。所述B桩体面向A桩体的一侧开有纵向的条形槽。所述刚性基板的两端分别嵌入A桩体和B桩体上的条形槽中。所述刚性基板一侧面向土体、另一侧临空。所述刚性基板面向土体的一侧贴有柔性板。
进一步,所述A桩体和B桩体是抗滑桩。
进一步,所述A桩体和B桩体是支护桩。
进一步,所述柔性板是发泡聚苯乙烯板或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
进一步,所述柔性板的两侧与A桩体和B桩体接触。
值得说明的是,在支护桩-桩间挡土板系统中,被支护土体存在较为明显的土拱效应,即在允许变形范围较充裕的情况下,桩表面与桩间挡土板表面的刚度比值越大,土压力就更多地传递到支护桩上,作用在桩间挡土板上的土压力越小。当桩表面与桩间挡土板表面的刚度比值足够大时,作用在挡土板上的土压力并非“拟化筒仓法”得到的静止土压力,而是更接近于主动土压力。由于主动土压力明显小于静止土压力,桩间挡土板所受荷载将明显减小,从而了降低对挡土板的抗压的要求,还可以采用更为轻质、高效的设计方案。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不仅使得传统的支护桩-桩间挡土板系统更为安全,还可以采用更为轻质的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刚性基板1、柔性板2、A桩体3、B桩体4、土体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用于支挡相邻两根桩体之间临空土体的挡土板,包括设置在相邻的A桩体3和B桩体4之间的刚性基板1和柔性板2。所述A桩体3和B桩体4是一个支护桩-桩间挡土板系统中的相邻的两根抗滑桩(或支护桩)。
所述A桩体3面向B桩体4的一侧开有纵向的条形槽。所述B桩体4面向A桩体3的一侧开有纵向的条形槽。
所述刚性基板1的两端分别嵌入A桩体3和B桩体4上的条形槽中。
所述刚性基板1一侧面向土体5、另一侧临空。所述刚性基板1面向土体5的一侧贴有柔性板2。所述柔性板2是发泡聚苯乙烯板或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上述柔性板2粘接在刚性基板1的一侧板面。所述柔性板2的一侧板面与土体5接触。所述柔性板2的左右两侧与A桩体3和B桩体4接触。所述土体5即是被支护桩-桩间挡土板系统支护的对象。
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板2上可以设置集水槽、泄水孔等附加构造措施。
实施例中,所述刚性基板1可以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薄板,这样就使得桩体(抗滑桩或支护桩)刚度与挡土板(刚性基板1和柔性板2的结合体)的一侧(与土体5接触的一侧)表面刚度的比值极大,使得土拱效应充分发挥,土压力尽可能多地传递到桩身,显著降低了挡土板的负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385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爪形锁索具
- 下一篇:用于消能水垫塘的混凝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