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环保垃圾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37530.0 | 申请日: | 2015-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73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元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元芳 |
主分类号: | B65F1/00 | 分类号: | B65F1/00;B65F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20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环保 垃圾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共环保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节能环保垃圾桶。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文明的进步,垃圾桶在公共场所、马路等地方都有设置,现有技术的垃圾桶只有收集垃圾的作用,结构简单,当垃圾桶内的垃圾堆满又没有人及时清理时会溢出,反而污染了环境,破坏城市形象;垃圾桶内通常都有很多污水,夏天会散发出刺鼻的味道,且垃圾桶长时间使用破损后会造成污水横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节能环保垃圾桶,能减少垃圾异味,防止垃圾溢出或污水横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节能环保垃圾桶,包括外保护桶、垃圾内桶、一对安装底座、两根支撑杆、上盖板、蓄电装置、太阳能电池板、升降控制器、升降杆、按压板、活动门、多根活性炭污水净化条、污水槽及底部隔板;所述的两根支撑杆分别垂直设置在所述的外保护桶的上端,所述的上盖板通过所述的两根支撑杆罩盖在所述的外保护桶的上方,所述的上盖板水平设置;所述的蓄电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的上盖板上,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铺设在所述的蓄电装置上;所述的升降控制器设置在所述的上盖板的底部,所述的升降控制器与所述的蓄电装置电连接,所述的升降杆的上端连接在所述的升降控制器上,所述的升降杆的下端连接在所述的按压板的上端中央,所述的按压板水平设置在所述的上盖板的下方;所述的活动门安装在所述的外保护桶的一侧端,所述的外保护桶通过所述的一对安装底座固定安装在地面上;所述的垃圾内桶放置在所述的外保护桶内,位于所述的按压板的正下方,所述的按压板的形状大小与所述的垃圾内桶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相同;所述的污水槽设置在所述的垃圾内桶的底部,所述的污水槽与所述的垃圾内桶连接成一体结构,所述的底部隔板水平设置在所述的垃圾内桶与所述的污水槽之间,所述的底部隔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漏水孔,所述的多根活性炭污水净化条间隔设置在所述的污水槽内,位于所述的底部隔板的下方。
上述的节能环保垃圾桶,其中,所述的外保护桶的上端设有防漏板,所述的防漏板向下倾斜并与所述的垃圾内桶的上端接触。
上述的节能环保垃圾桶,其中,所述的外保护桶的内侧壁上设有多个定位块,所述的垃圾内桶与所述的多个定位块接触连接。
上述的节能环保垃圾桶,其中,所述的防漏板的底部设有多个嵌入槽,所述的嵌入槽内镶嵌有活性炭吸附装置。
上述的节能环保垃圾桶,其中,所述的支撑杆的外侧端设有灭烟槽,所述的灭烟槽位于所述的蓄电装置的一侧下方。
本实用新型将固体垃圾与污水隔开,防止垃圾潮湿而滋生细菌及异味,可压缩垃圾体积,适用于大客流的场所,通过太阳能供电,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节能环保垃圾桶的纵剖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节能环保垃圾桶的外保护桶的上端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请参见附图1所示,一种节能环保垃圾桶,包括外保护桶1、垃圾内桶2、一对安装底座3、两根支撑杆4、上盖板5、蓄电装置6、太阳能电池板7、升降控制器8、升降杆9、按压板10、活动门11、多根活性炭污水净化条12、污水槽13及底部隔板14;所述的两根支撑杆4分别垂直设置在所述的外保护桶1的上端,所述的上盖板5通过所述的两根支撑杆4罩盖在所述的外保护桶1的上方,所述的上盖板5水平设置;所述的蓄电装置6固定设置在所述的上盖板5上,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7铺设在所述的蓄电装置6上;所述的升降控制器8设置在所述的上盖板5的底部,所述的升降控制器8与所述的蓄电装置6电连接,所述的升降杆9的上端连接在所述的升降控制器8上,所述的升降杆9的下端连接在所述的按压板10的上端中央,所述的按压板10水平设置在所述的上盖板5的下方;所述的活动门11安装在所述的外保护桶1的一侧端,所述的外保护桶1通过所述的一对安装底座3固定安装在地面上;所述的垃圾内桶2放置在所述的外保护桶1内,位于所述的按压板10的正下方,所述的按压板10的形状大小与所述的垃圾内桶2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相同;所述的污水槽13设置在所述的垃圾内桶2的底部,所述的污水槽13与所述的垃圾内桶2连接成一体结构,所述的底部隔板14水平设置在所述的垃圾内桶2与所述的污水槽13之间,所述的底部隔板14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漏水孔15,所述的多根活性炭污水净化条12间隔设置在所述的污水槽13内,位于所述的底部隔板14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元芳,未经王元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375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