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除烟除尘功能的等离子切割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135973.6 | 申请日: | 2015-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3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 发明(设计)人: | 成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名县荣凯生物质能壁炉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10/00 | 分类号: | B23K10/00;B23K37/00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陆林生 |
| 地址: | 056900 河北省邯郸市大***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除尘 功能 等离子 切割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切割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除烟除尘功能的等离子切割机。
背景技术
等离子切割机使用电弧起弧和风压吹气的工作原理进行切割,在切割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黄烟和灰尘,为了防止所产生的黄烟和灰尘污染工作环境,一般都设立在车间外面使用,所产生的黄烟和灰尘直接进入空气,也会污染环境,而且,切割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使用气泵供气,将切割机置于车间外,气候变化会直接影响气泵的运行状态和等离子控制装置灵敏度,很大程度影响切割效果,还会影响切割机的使用寿命,为了更大程度的利用等离子切割,需将其安装在车间内,但是切割过程中所产生的黄烟和灰尘会直接影响车间内的环境卫生,因此,研发一种具有除烟和除尘功能的等离子切割机是本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除烟和除尘功能的等力气切割机,通过在台面下方设置漏料密封箱,并与漏料密封箱配套安装烟道、引风机和布袋除尘器,在切割过程中所产生的黄烟和灰尘在引风机的作用下进入布袋除尘器进行过滤,将烟尘收集在布袋除尘器内,避免所产生的黄烟和灰尘进入工作环境,方便将其安装在车间内,能够延长切割机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除烟除尘功能的等离子切割机,包括台面、切割龙门和切割嘴,还包括位于台面下方的漏料密封箱、位于漏料密封箱内下方的筛网以及烟道和除尘装置,所述烟道包括三根,三根烟道沿切割龙门行走方向均匀布设、且烟道开口与漏料密封箱连通,所述三根烟道末端通过烟道汇流器与除尘装置入口对接。
所述除尘装置包括引风机和布袋除尘器,所述引风机进风口与烟道汇流器末端对接,所述布袋除尘器入口与引风机出风口对接。
所述引风机为离心式引风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台面下方设置漏料密封箱,并与漏料密封箱配套安装烟道、引风机和布袋除尘器,在切割过程中所产生的黄烟和灰尘在引风机的作用下进入布袋除尘器进行过滤,将烟尘收集在布袋除尘器内,避免所产生的黄烟和灰尘进入工作环境,方便将其安装在车间内,能够延长切割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在附图中:1、切割龙门;2、切割嘴;3、台面;4、漏料密封箱;5、筛网;6、烟道;7、引风机;8、墙体;9、烟道汇流器;10、布袋除尘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为了解决现有等离子切割机只能安装在车间外,在不同气候条件下运行状态不稳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如图1-3所示的具有除烟除尘功能的等离子切割机,包括台面3、切割龙门1和切割嘴2,还包括位于台面3下方的漏料密封箱4、位于漏料密封箱4内下方的筛网5以及烟道6和除尘装置,所述烟道6包括三根,三根烟道6沿切割龙门1行走方向均匀布设、且烟道6开口与漏料密封箱4连通,所述三根烟道6末端通过烟道汇流器9与除尘装置入口对接;所述除尘装置包括引风机7和布袋除尘器10,所述引风机7进风口与烟道汇流器9末端对接,所述布袋除尘器10入口与引风机7出风口对接;所述引风机7为离心式引风机。
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将台面和漏料密封箱安装在车间内,将引风机和布袋除尘器穿过墙体8安装在车间外侧,并使用烟道6和烟道汇流器9连通漏料密封箱和引风机,在切割时同步开启引风机即可。
总之,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台面下方设置漏料密封箱,并与漏料密封箱配套安装烟道、引风机和布袋除尘器,在切割过程中所产生的黄烟和灰尘在引风机的作用下进入布袋除尘器进行过滤,将烟尘收集在布袋除尘器内,避免所产生的黄烟和灰尘进入工作环境,方便将其安装在车间内,能够延长切割机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名县荣凯生物质能壁炉有限公司,未经大名县荣凯生物质能壁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359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