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晕车一体垫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35882.2 | 申请日: | 2015-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72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段建春;倪龙海;王志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N2/56 | 分类号: | B60N2/56;B60N2/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3023 山东省德***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晕车 一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坐垫,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防晕车一体垫。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交通工具的种类愈来愈多,但与此同时晕车现象也伴随而来。晕车不是疾病,它只是敏感机体对超限刺激的应激反应。当汽车急刹车、急转弯或突然起动时半规管受到的刺激过强或对刺激过度敏感时,会引起晕车。运动的角加速是导致晕车、船、飞机的根本原因。目前大部分人是依靠服用中枢神经镇静药物缓解晕车症状,对人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晕车一体垫,采用简单的机械结构,依据保持人体面部始终朝向交通工具的运动方向即可消除头部运动中角加速这一原理,防止晕车现象的产生,缓解晕车现象的影响。
一种防晕车一体垫,主要包括:坐垫部分、靠背部分、靠枕部分、按摩部分、通风部分和控制部分,其特征在于:坐垫部分分为上下两层垫,两层垫之间铺有滚珠,下层垫固定在车座上;靠枕部分通过强度较高的弹簧夹固定在靠背部分的顶端;按摩部分位于靠枕部分中下部;通风管通过靠枕部分和靠背部分与汽车的通风系统相连。
坐垫部分内的滚珠与上层垫连接在一起。下层垫为质地平滑的硬塑料,经过简单的安装,下层垫与座椅固定在一起。滚珠被上下两层垫包裹其中。上下两层垫可前后相对滑动5cm的距离。
靠背部分采用步进电机通过摆动导杆机构带动靠背做前后摆动。靠背由慢回弹聚氨酯材料制成,该材料具有慢回弹、定型、吸湿等特性。依据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靠背弧线形状,切合腰部曲线,有效释放压力。靠背的设计不但能使脖颈以下部分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还能防止运动中的加速度对胃黏膜神经的拉扯,防止出现神经紊乱的同时伴随有胃肠的逆蠕动,造成呕吐、胃部不适等症状。
靠枕为中凹外凸的圆形靠枕,这样设计的靠枕更容易固定头部,从而使头部随靠枕左右摆动更容易。靠枕与座椅之间通过万向轴连接器连接,通过舵机带动靠枕,实现靠枕左倾斜、右倾斜、上倾斜、下倾斜。安装靠枕时,使靠枕稍向后倾斜,使人体头部可后仰在靠枕上,更利于防止晕车现象的发生。
按摩部分位于靠枕上,可在行车过程中对乘客的风池穴进行按摩,使人体放松,达到减轻晕车症状的效果。按摩风池穴不但可以减轻头部眩晕症状,而且对于晕车时出现的胃难受、腹部难受、浑身酸痛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通风管可以帮助乘客通风,加速空气流动,保持头脑清醒。在方便自己的同时,不会影响到他人,体现人性化设计。
本实用新型采用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为输入设备,采用互补滤波,将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结合起来,测出车体行车过程中的直线加速度和转弯时的角加速度。并通过单片机对传感器的返回值进行处理,来控制舵机和步进电机以实现靠枕倾斜、按摩以及靠背的推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避免了服用对人体有害的中枢神经镇定药物,绿色、安全;设计人性化,适用于公交车、大巴车、私家车等,真正做到智能化产品为消费人群服务;价格便宜,具有广大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一种防晕车一体垫结构示意图。
图中,1.坐垫部分,2.靠背部分,3.按摩部分,4.靠枕部分,5.通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当车向前加速时,人坐在车上由于不同程度的惯性作用,坐垫部分(1)中的上层垫会相对车座向后滑动一段距离。同时固定在座椅上的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向前的加速度,靠背部分(2)向后移动一段距离,配合坐垫部分(1)的移动,使人体脖颈以下部分尽量保持原有状态,获得相较车身稍小的加速度,从而使得人体头部不会有太大的前倾后仰动作。
当陀螺仪检测到车体左转右转时,靠枕部分(2)会通过小幅度左转右转迫使人体头部也左转右转,来缓解运动中的角加速度。使半规管不会因为受到过强刺激,导致神经紊乱,而产生晕车症状。
乘客可以通过开关控制按摩部分(3)对人体头部的风池穴进行按摩,以此来减轻晕车症状。通风管(5)可以在个人需要时提供吹风清凉,以保持头脑的清醒的同时又不影响他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州学院,未经德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358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二合一汽车座椅保护垫
- 下一篇:一种人体压力传感装置及汽车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