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快速熔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35701.6 | 申请日: | 2015-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412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振飞;朱贤斌;梁金星;罗文成;金利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金利达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85/30 | 分类号: | H01H85/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熔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熔断器,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快速熔断器。
背景技术
快速熔断器是熔断器的一种,快速熔断器主要用于半导体整流元件或整流装置的短路保护。由于半导体元件的过载能力很低。只能在极短时间内承受较大的过载电流,因此要求短路保护具有快速熔断的能力。快速熔断器就突出“快”,也就灵敏度高,当电路电流一过载,熔丝在焊点的作用下,迅速发热,迅速断开熔丝,好的快速熔断体其效率相当高,主要用来保护可控硅和一些电子功率元器件。
申请号为200920066648.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全范围快速熔断器,它包括熔管、设于熔管两端的铜帽和触刀以及设于熔管内的熔体和石英砂,熔体包括数个银片,每个银片上设有数列断口,每列断口内纵向开有相等数量的通孔,每列断口的两边部分别呈半矩形结构,通孔为矩形孔。两触刀之间的总长度为50~52mm,熔管的直径为18mm。这种全范围快速熔断器虽然具有体积小、额定电流范围大的特点,并且通过设置锡桥能够产生冶金效应,从而降低银片的熔点,提高其低倍过载的保护性能,为半导体电路提供更加全面的保护,但是在熔断器内的熔体熔断之后,因肉眼无法看到,不能及时提醒使用者及时的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熔体熔断后可提醒使用者更换的快速熔断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快速熔断器,包括两端带有导电板的瓷管,以及穿设于瓷管内的鼠笼熔体,所述瓷管上设置有用于提醒鼠笼熔体熔断的提示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银片上设置的若干通孔使电流过载时在孔与孔之间的狭径处断裂,以达到切断电路保护电路或设备的目的,同时在瓷管上设置的提示机构,在银片断裂后会触动提示机构,以便通过提示机构可及时的提醒使用者更换熔断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提示机构包括熔断丝、弹性件和触动件,所述瓷管上开设有与瓷管内部连通的导通孔,所述触动件嵌设在导通孔内并通过熔断丝固定,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触动件抵触,另一端与石英砂抵触,所述瓷管上与导通孔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轻触开关,所述轻触开关连接有报警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导通孔内设置的弹性件,并且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石英砂和触动件抵触,使得弹性件具有一个将触动件从导通孔推出的力,而触动件受熔断丝的拉力作用而使触动件可稳定的处在导通孔内,其熔断丝会随着电流过载而烧断,这样会使拉住触动件的拉力失去,触动件便会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被弹出导通孔,被弹出导通孔的触动件会作用在轻触开关上,从而通过轻触开关来触动报警器以提醒使用者更换熔断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触动件上开设有两个穿孔,所述熔断丝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穿孔并从瓷管内穿出缠绕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熔断丝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穿孔并从瓷管内穿出缠绕在一起,从而使得触动件被熔断丝拉向鼠笼熔体方向并固定住;在熔断丝熔断后,熔断丝对触动件的拉力失去,其触动件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而向导通孔外弹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轻触开关上设置有开关键,所述开关键与导通孔的位置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瓷管上与导通孔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轻触开关,使得从导通孔内弹出的触动件会触动轻触开关上的开关键,从而接通轻触开关,从而通过与轻触开关连接的警报器来提醒使用者其银片断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快速熔断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快速熔断器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快速熔断器实施例的瓷管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快速熔断器实施例的鼠笼熔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快速熔断器实施例的轻触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快速熔断器实施例的触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瓷管;11、导通孔;2、导电板;3、鼠笼熔体;31、银片;32、断口;33、通孔;4、熔断丝;41、弹性件;42、触动件;43穿孔;5、轻触开关;51、开关键;6、警报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快速熔断器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金利达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温州金利达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357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