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筷子上漆撞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35156.0 | 申请日: | 2015-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568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夏加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庆元县家利竹木制品工艺厂 |
主分类号: | B05C3/10 | 分类号: | B05C3/10;B05C1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郑汉康 |
地址: | 3238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筷子 上漆 撞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筷子上漆装置,尤其是一种筷子上漆撞针装置。
背景技术
筷子,可谓是中国的国粹。它既轻巧又灵活,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
传统的筷子工艺是手工制作,手工上漆时筷子的尾端用于捏持或工具夹持,筷子尾端表面没有上漆,手工上漆后,需要将筷子夹住进行烘干,为了防止夹持时破坏筷子表面的油漆,一般在上漆后不对筷子尾端未上漆部位进行处理,直接进行阴干或者烘干,这就需要后续的工序来处理筷子的尾端,直接切掉再补尾端油漆,浪费较大,工序较复杂,如果夹已经烘干部位进行尾端上漆和烘干,容易对筷子完好表面造成影响。
随着技术的发展,筷子加工逐渐采用机械化,尤其是筷子上漆工序,使用了机械化设备后,筷子上漆的效率显著提高。
经过改进后,筷子上漆通过传送带传送进筷,通过筷子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力带动筷子前进。但是机械化操作,筷子前进的速度比较快,只靠筷子自重产生的摩擦力无法百分百将所有筷子都按照设定的要求传送到位,存在打滑的现象,造成筷子传送断续,还存在传送的筷子重叠,影响筷子上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筷子上漆进筷是通过传送带传送,容易出现打滑,造成筷子传送断续,筷子重叠,影响筷子上漆的缺陷,提供一种筷子上漆撞针装置,通过撞击的方式将筷子前送,确保传送正常。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筷子上漆撞针装置,包括与筷子进料斗对接的承接槽,承接槽的一端设置有筷子出口,承接槽的另一端设置有撞针,撞针连接有驱动撞针直线移动的驱动机构。承接槽承接从筷子进料斗出来的筷子,撞针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着承接槽长度直线移动,撞针前行的时候撞击筷子前进,撞针后腿,便于下一根筷子进入到承接槽,由撞针再次撞击前送。
作为优选,承接槽的横截面呈U形状,且U形的两侧边为倾斜状,U形的开口宽度大于底部的宽度,承接槽内部设置有筷子承接部。
作为优选,承接槽内部的筷子承接部的底部具有与筷子大头一端外表相接触的形状,承接槽的开口的宽度为8-10mm。
作为优选,撞针插入到承接槽内,撞针具有与承接部底部相配合的弧形面。
作为优选,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固定的驱动轮、与驱动轮通过连杆相连接的滑块,撞针与滑块相固定;连杆与驱动轮偏心铰接。
作为优选,驱动轮竖向布置,驱动轮的轴线水平,滑块沿着承接槽长度方向直线移动。
作为优选,滑块上设置有竖槽,竖槽内水平固定有转轴,连杆与转轴相铰接。
作为优选,承接槽对应滑块的一端设置有滑槽,滑块两侧设置有导向部,导向部与滑槽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承接槽承接从筷子进料斗出来的筷子,撞针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着承接槽长度直线移动,撞针前行的时候撞击筷子前进,撞针后腿,便于下一根筷子进入到承接槽,由撞针再次撞击前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承接槽的轴向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滑块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料斗,2、筷子,3、滑块,4、竖槽,5、转轴,6、连杆,7、驱动轮,8、驱动轴,9、滑槽,10、撞针,11、承接槽,12、筷子出口,13、承接部,14、导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一种筷子上漆撞针装置(参见附图1),包括与筷子进料斗1的出口对接的承接槽11,承接槽的一端设置有筷子出口12,承接槽的另一端设置有撞针式筷子推出机构,撞针10连接有驱动撞针直线移动的驱动机构。
承接槽的横截面呈U形状(参见附图2),且U形的两侧边为倾斜状,U形的开口宽度大于底部的宽度,承接槽内部设置有筷子承接部。承接槽内部的筷子承接部13的底部具有与筷子大头一端外表相接触的形状,承接槽的开口的宽度为8mm。撞针插入到承接槽内,撞针具有与承接部底部相配合的弧形面。
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通过驱动轴8相固定的驱动轮7、与驱动轮通过连杆6相连接的滑块3,撞针与滑块相固定,连杆与驱动轮偏心铰接。滑块上设置有竖槽4(参见附图3),竖槽内水平固定有转轴5,连杆插入到竖槽内与转轴相铰接。承接槽对应滑块的一端设置有滑槽9,滑块两侧设置有导向部14,导向部与滑槽相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庆元县家利竹木制品工艺厂,未经庆元县家利竹木制品工艺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351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白胶漏胶、打胶装置
- 下一篇:一种传动辊浸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