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加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34383.1 | 申请日: | 2015-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3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夏伏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F24F6/00 | 分类号: | F24F6/00;F24F11/02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顾吉云 |
地址: | 21402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网 智能 加湿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物联网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物联网智能加湿器。
背景技术
在寒冷的冬季打开室内的制暖空调,让空调送出阵阵暖风,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就不再感觉到寒冷。但是普通空调送出的暖风比较干燥,长时间开启制暖空调,会使得室内空气变得越来越干燥。长时间在湿度相对较低的环境中,人体表皮水分大量散失,导致人的皮肤弹性下降,加速皮肤衰老,以及口干、舌燥等现象。加湿器是现在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电器设备,它可以增加空气湿度,使得干燥的空气变得比较湿润,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在家里的客厅或者大面积的办公区域可能会有多个加湿器同时在工作,要想让多个加湿器协同工作调整室内空气达到最佳湿度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物联网智能加湿器,其能够对多个加湿器进行协同工作及综合控制,使得房间内的湿度均衡且达到人类适宜的最佳湿度环境,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物联网智能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智能手机,所述智能手机通过无线路由器无线连接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连接多个智能加湿器和多个湿度采集点,所述控制中心包括PC机U1和控制节点U2,所述控制节点U2为运行ZigBee协议栈、节点配置成协调器模式的CC2530单片机,所述PC机U1和所述控制节点U2通过串行接口进行通信。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湿度采集点包括单片机U3,所述单片机U3连接电源模块U4和湿度传感器U5,所述单片机U3为运行ZigBee协议栈、节点配置成终端节点模式的CC2530单片机;
所述智能加湿器包括单片机U6,所述单片机U6连接电源模块U7、雾化器U8、湿度传感器U9、显示模块U10、吸水马达U11,所述单片机U6为运行ZigBee协议栈、节点配置成终端节点模式的CC2530单片机。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后,系统中的控制节点自动组建ZigBee无线网络,智能加湿器和湿度采集点自动加入到该无线网络中,湿度采集点自动定时采集湿度数据,通过ZigBee网络发送到控制节点,智能加湿器将采集到的温湿度数据也发到控制节点,由控制节点根据不同湿度数据采集位置的不同,控制相应区域的智能加湿器工作,智能加湿器的液晶屏上显示当前的温湿度信息,并根据水位传感器的信息实现自动加水功能,本实用新型系统中的各种传感器数据均可以通过PC机及智能手机进行查看,控制参数也可以通过PC机和手机进行调整,通过多个智能加湿器的协同工作及综合控制,使得房间内的湿度均衡且达到人类适宜的最佳湿度环境,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结构框图;
图2为控制中心结构示意图;
图3为湿度采集点结构示意图;
图4为智能加湿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系统布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物联网智能加湿器,其包括智能手机,智能手机通过无线路由器无线连接控制中心,智能手机为运行安卓或者iOS系统的手机,可以在智能手机上安装应用程序,可以连接数据网络,可以通过打开WIFI功能连接无线路由器;无线路由器为普通家庭上网用的网络设备,支持802.11 b/g/n协议,控制中心连接多个智能加湿器和多个湿度采集点,控制中心包括PC机U1和控制节点U2,PC机U1为个人台式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在电脑上可以运行系统控制程序,控制节点U2为运行ZigBee协议栈、节点配置成协调器模式的CC2530单片机,负责组建和配置Zigbee无线通信网络,PC机U1和控制节点U2通过串行接口进行通信。
湿度采集点包括单片机U3,单片机U3连接电源模块U4和湿度传感器U5,单片机U3为运行ZigBee协议栈、节点配置成终端节点模式的CC2530单片机;电源模块U4为5V转3.3V电源电路;湿度传感器U5为型号 AM2302数字温湿度传感器,检测湿度范围0%~99.99%,湿度传感器U5的1脚接电源VDD,4脚接地,2脚接单片机U3的IO口P0_0,3脚悬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未经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343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