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尾飞翼式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33058.3 | 申请日: | 2015-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91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敏;蔡为民;赵霞;刘晓冬;詹光;王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1/00 | 分类号: | B64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11003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尾飞翼式 无人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飞翼类气动布局设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无尾飞翼式无人机。
背景技术
在无人机结构设计中,高隐身性、高临界马赫数、高巡航升阻比气动布局设计中其平面形状参数至关重要,而前缘后掠角是平面形状参数中的一个极其关键的几何参数,其影响主要体现在至少五几个方面:
第一,前缘后掠角效应的展向流动容易导致翼尖分离,具体地,当后掠角越大时,展向越长,使得展向流动越明显,且翼尖离重心距离更远,从而导致力矩容易上仰,飞机可用迎角范围小,对于起飞着陆有很大的限制;
第二,前缘后掠角的增大还会对于机翼的弯扭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可能导致机翼增加重量;
第三,高临界马赫数对于飞翼布局前缘后掠角的要求是尽量大,零升阻力较小,巡航升阻比较大,同时也可以保证巡航马赫附近气动性能的变化比较平缓,避免出现由于比较小的速度变化而导致气动性能剧烈变化;
第四,巡航状态下前缘后掠角的增大使得气动焦点后移比重心后移更为严重,则又带来了较大的纵向静稳定度,且飞翼布局纵向操纵效率很低,又会带来较大的配平阻力,很大程度降低巡航升阻比;
第五,前缘后掠角对于隐身的主要影响为全机的前向隐身,对侧向、后向隐身影响不大,所以高隐身性要求前缘后掠角越大越好。
但是,目前的无尾飞翼类气动布局设计中,重点考虑如何追求超高隐身特性,而忽略了其他比如气动、总体、结构等重要的约束条件,导致设计出来的无尾飞翼整体性能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尾飞翼式无人机,能够解决无尾飞翼式无人机的飞翼整体性能差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尾飞翼式无人机,包括机身本体,所述机身本体包括对称设置的左翼和右翼,所述机身本体的展弦比为2.5~3.5,所述左翼以及所述右翼的前缘线的歪斜角均为50°~60°。
可选地,所述机身本体的展弦比为3。
可选地,所述左翼以及所述右翼的前缘线的歪斜角均为5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展弦比为2.5~3.5为无尾飞翼式无人机,其前缘后掠角在50°~60°之间,充分满足了气动、总体、结构、隐身等各方面的要求,使得无人机的飞翼在低速、高速飞行状态下整体性能良好。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无尾飞翼式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无尾飞翼式无人机,包括机身本体1,机身本体1包括对称设置的左翼11和右翼12。机身本体1的展弦比为2.5~3.5,通常称为小展弦比;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取展弦比为3。
左翼11以及右翼12的前缘线的歪斜角(前缘后掠角)均为50°~60°;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左翼11以及右翼12的前缘线的歪斜角均为55°,能够充分满足了气动、总体、结构、隐身等各方面的要求,使得无人机的飞翼在低速、高速飞行状态下整体性能良好。
前缘后掠角效应的展向流动容易导致翼尖分离,具体地,当后掠角越大时,展向越长,使得展向流动越明显,且翼尖离重心距离更远,从而导致力矩容易上仰,飞机可用迎角范围小,对于起飞着陆有很大的限制。另外,后掠角的增大还会对于机翼的弯扭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可能导致机翼增加重量。因此,小展弦比飞机的前缘后掠角一般不超过60°。
高临界马赫数对于飞翼布局前缘后掠角的要求是尽量大,零升阻力较小,巡航升阻比较大,同时也可以保证巡航马赫附近气动性能的变化比较平缓,避免出现由于比较小的速度变化而导致气动性能剧烈变化。因此,小展弦比飞机的前缘后掠角一般不小于40°。
进一步,前缘后掠角对于隐身的主要影响为全机的前向隐身,对侧向、后向隐身影响不大,所以高隐身性要求前缘后掠角越大越好,一般不小于3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无尾飞翼式无人机的前缘后掠角为55°,能够充分满足了气动、总体、结构、隐身等各方面的要求,使得无人机的飞翼在低速、高速飞行状态下整体性能良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330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人机供药结构的液囊
- 下一篇:充气式泳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