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板对板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32980.0 | 申请日: | 2015-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5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庞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11 | 分类号: | H01R13/11;H01R12/71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04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元器件,特别是一种板对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板对板连接器,一般包括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使用时将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分别安装在两个基板上,再将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嵌合在一起,则可以实现两个基板之间的信号传输。
目前,电子设备用的板对板连接器,全部是通过设计U型槽,实现插头端子和插座端子的嵌合连接。如图1所示:插座端子100的嵌合部位,形状和字母U相似,板对板连接器嵌合时,插头端子200插入到插座端子100的U型槽中;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的两个端子之间要进行可靠的信号传输,需要端子有足够的正向力。如果端子正向力太小,则会产生松脱、接触阻抗过大等现象。连接器的端子是由铜合金经过冲压而成,冲压后的铜端子,在垂直于力臂方向压缩后,会产生一定的弹力。弹力的大小跟铜材、力臂长度、压缩量有关。
目前的板对板连接器的插座端子,正向力是由U型部位的力臂产生。如图1所示,插座端子1的U型部位的力臂不能太短,普遍在0.28~0.5mm左右。如果力臂过短,则无法产生足够的正向力,或者耐久性不够,容易失效。U型部位的力臂长度,对应着板对板连接器的高度,如果力臂不能缩短,则板对板连接器的高度就不能降低,那么相应的,电子设备无法做的更薄,目前,板对板连接器的高度在0.6mm已经是极限。
随着对超薄电子设备的极致追求,高度0.6mm的板对板连接器在未来无法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其可以实现板对板连接器高度的降低,保证超薄电子设备的设计与实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相互插接配合的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头包括插头本体及至少一个插头端子,所述插头端子固定于所述插头本体;所述插座包括插座本体及至少一个插座端子,所述插座端子均为长条状,所述插座端子在长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固定端及抵接端,所述固定端固定于所述插座本体,所述抵接端用于弹性抵接所述插头端子;所述插头本体与所述插座本体插接配合,当所述插头本体插接于所述插座本体时,所述插座端子的抵接端沿所述插头本体的插入方向移动并弹性抵接于所述插头端子,所述插头端子与所述插座端子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板对板连接器,通过将插座端子设置成长条状,当插头本体插接于插座本体时,插座端子的抵接端沿插头本体的插入方向移动,此时影响正向力大小的弹性力臂的长度只与插座本体的宽度有关,因而可以降低插座本体的高度,从而在保证端子间足够的正向力的前提下降低板对板连接器的高度,最终可以实现生产出更薄的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插头插座进行插接配合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板对板连接器的插头与插座进行插接配合时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板对板连接器的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板对板连接器的插头与插座进行插接配合后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2、图3及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相互插接配合的插头1和插座2。插头1分别安装在两个基板上,通过插头1与插座2的插接配合,可以将两个基板平行连接,且实现两个基板之间的信号传输。基板可以是用于电子装置或设备的印刷电路板、柔性扁平电缆、柔性印刷电路等,也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板。
在以下描述中,如图1中所示,插头本体11与插座本体21的插接方向为第一方向X,与第一方向X垂直的方向为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垂直的方向为第三方向Z。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329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灯座和灯座盖的插线板
- 下一篇:绝缘杆可拆的平口式接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