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测量金属氧化物限压器直流参考电压的直流高压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31798.3 | 申请日: | 2015-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2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董勤晓;刘之方;陈没;周玮;闫晔;党冬;李会兵;李永亮;李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1/28 | 分类号: | G01R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量 金属 氧化物 限压器 直流 参考 电压 高压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流高压发生器,具体涉及一种测量金属氧化物限压器直流参考电压的直流高压发生器。
背景技术
在输电线路上采用串联补偿装置来提高系统的稳定输送容量,改善线路电器参数,实现2条线路输送3条线路的功率,既提高了传输功率又节省了投资。
在长距离输电线路中,可以使用串联电容器来抵消线路电感的影响。由于串联电容器与线路电感串联在一起电流相同,电容器的电压滞后电流90度,电感的电压超前电流90度,因此电容电压就与电感电压正好反向可以互相抵消。当串联电容器的容抗与线路电感的感抗相等时,线路电感的电压就与电容电压完全抵消,于是电网的输电能力大大提高,电压稳定性也大大提高。串联电容器只能应用在高压系统中,在低压系统中由于电流太大无法应用。串联电容器是用于补偿线路电感的无功电压,而不是补偿无功电流。也就是说,不管线路中有没有无功电流,串联电容器都可以起到补偿作用。串联电容器所提供的补偿量与线路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线路的电压无关。
在高压交流输电线路中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在保持线路不变的情况下可大幅提高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金属氧化物限压器(简称MOV)是串补装置的基本保护设备,其容量巨大,每相达到了几十MJ甚至上百MJ。串补装置的MOV额定电压和额定容量由系统条件决定,每个串补装置的MOV参数各不相同。MOV一般由四或者五柱氧化锌电阻片并联封装在一个绝缘外套中,同时又由多个封装了电阻片柱的绝缘外套并联连接在一起安装在与线路相同电位的串补平台上。串补MOV的额定电压各不相同,需要在串补检修时对串补平台上的MOV进行直流参考电压测试,以确定MOV是否存在缺陷,同时对该设备的要求是容量较大且便于携带。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直流高压发生器以测量金属氧化物限压器直流参考电压的。
发明内容
为了满足现有技术的需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量金属氧化物限压器直流参考电压的直流高压发生器,所述直流高压发生器包括电源模块、电压测量模块、电流测量模块,以及串联连接的稳压模块、高频电压器和倍压整流模块;
所述倍压整流模块的一个输出端与电流测量模块连接,另一个输出端与电压测量模块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电压测量模块、电源测量模块和稳压模块连接。
优选的,所述稳压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滤波电路、AC/DC变换电路、第二滤波电路和DC/AC变换电路;
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另一个输出端与所述AC/DC变换电路的驱动电路之间连接有PWM发生器;
所述第一滤波电路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DC/AC变换电路接入所述高频变压器的原边绕组;
优选的,所述倍压整流模块包括与变压器副边绕组一端连接的第一电容串联支路,以及与变压器副边绕另一端连接的第二电容串联支路;所述第二电容串联支路两端并联有负载等效电阻;
所述负载等效电阻两端的电压为所述倍压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容串联支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电容C1,C3,C5,...,C2n-1,所述第二电容串联支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电容C2,C4,C6,...,C2n,n≥1且n为整数;所述电容C1和电容C2分别与变压器副边绕组连接;
将所述第一电容串联支路的电容C1,C3,C5,...,C2n-1按照电容序号n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则第k个电容中与第k+1个电容相连的一端还包括两条支路;一条所述支路与第一二极管D1k的阳极连接,另一条所述支路与第二二极管D2k的阴极连接,k=1,2,...,n;
将所述第二电容串联支路的电容C2,C4,C6,...,C2n按照电容序号n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则第k个电容中与第k+1个电容相连的一端接入所述第一二极管D1k的阴极,第k个电容中与第k-1个电容相连的一端接入所述第二二极管D2k的阳极连接,k=1,2,...,n;
优选的,所述电压测量模块包括电阻分压器和电压表;所述电阻分压器的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倍压整流模块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317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功耗射频卡电能表
- 下一篇:接口引脚静电放电测试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