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肢体骨折固定支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31288.6 | 申请日: | 2015-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398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邢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邢科 |
主分类号: | A61F5/05 | 分类号: | A61F5/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5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肢体 骨折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肢体骨折固定支具。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骨折患者在四肢长骨骨折部位复位后的固定过程中,通常会采用石膏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石膏是目前临床使用最为普遍的肢体骨折固定和制动方法,使用比较方便,固定效果较可靠,但其固定后松紧度难以调节,固定肢体易肿胀,且限制了患者关节活动,从而使患者活动不便,而且长时间固定后易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方便患者活动、且不易出现以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新型肢体骨折固定支具。
一种新型肢体骨折固定支具,包括:用于固定小腿及脚踝部分的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右边固定有间隔分布的若干条加压连接带、左侧固定有若干条间隔分布的弹性束缚带;
在弹性束缚带之间设置有沿小腿纵向设置的若干条加压连接板,每个加压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将对应加压连接带的端部穿过并固定的系襻;所述加压连接板之间的间距可调节。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新型肢体骨折固定支具,所述加压连接带为4条;所述弹性束缚带为3条;所述加压连接板为3条。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新型肢体骨折固定支具,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外围包裹有棉质束袋。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新型肢体骨折固定支具,第一支撑板的下方可拆卸地安装有足部支撑板,该足部支撑板的外围包裹有棉质束袋。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新型肢体骨折固定支具,所述第一支撑板、足部支撑板构成的整体为根据小腿与足部的仿身结构制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肢体骨折固定支具,由于加压连接带、弹性束缚带、加压连接板均呈间隔分布,且松紧度可调节,因此,大大降低了肢体易肿胀的现象,另外由于加压连接带、弹性束缚带、加压连接板其在给患者固定时,均不会将患者的关节也固定,因此,即使长时间固定也不易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型肢体骨折固定支具展开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新型肢体骨折固定支具实施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型肢体骨折固定支具展开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肢体骨折固定支具包括:用于固定小腿及脚踝部分的第一支撑板1,第一支撑板1的右边固定有间隔分布的若干条加压连接带3、左侧固定有若干条间隔分布的弹性束缚带5;在弹性束缚带5之间设置有沿小腿纵向设置的若干条加压连接板4,加压连接板4的位置可调节,每个加压连接板4上设置有用于将对应加压连接带3的端部穿过并固定的系襻6。
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小腿的胫腓骨(包括单独胫骨骨折和单独腓骨骨折)的治疗,早期固定,制动,手术前的辅助治疗,院前急救搬运保护,手术后的保护,小腿病理骨折的固定,骨髓炎术后制动保护,踝关节术后保护等。使用时选择大小合适的支具,将加弹性束缚带5由外侧打开,将小腿和足部放入第一支撑板,保持踝关节背伸90°,而后将压连接带3扣上,如果是骨折,可以调节加压连接板4位置,逐渐拉紧弹性束缚带5并扣上。当患者感觉不适需要调整松紧度时,通过拉紧或放松加压连接带3来调节该支具的松紧度,所述加压连接带3被固定在系襻6的方式可采用粘贴的方式来固定。加压连接板4使其固定效果增强,使用便利性和可调节性都增强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肢体骨折固定支具,由于加压连接带、弹性束缚带、加压连接板均呈间隔分布,运用肢体的弹性固定原理,通过弹性束缚带和加压连接板对相邻关节进行部分或完全制动,限制了关节活动,增加了肢体骨折的稳定性,利于骨折愈合和损伤的软组织康复,且固定且松紧度可调节,因此,大大降低了肢体易肿胀的现象,另外由于加压连接带、弹性束缚带、加压连接板其在给患者固定时,均不会将患者的关节也固定,同时对足指(趾)的活动限制最小化,利于肢体功能锻炼,减轻了肢体长时间固定后出现的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肌腱粘连、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邢科,未经邢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312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