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善多电源模块并机均流的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30460.6 | 申请日: | 2015-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594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李志刚;罗小亮;潘一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奥特迅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鹏电跃能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08 | 分类号: | H02M7/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4 | 代理人: | 张约宗;张秋红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电源模块 机均流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新能源、通信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善多电源模块并机均流的电路。
背景技术
在电力、新能源、通信等领域,电源模块并机均流技术从以前的硬件均流发展至现在的软件均流,由于软件均流的并机更方便、抗干扰更强、可靠性更高,从而使得软件均流在这些领域广泛应用。软件均流采用通信总线方式,模块间彼此的电流值由各模块采样计算后通过总线送往主模块,主模块计算出平均电流,发送给各个模块,然后各模块通过实际采样值和平均值比较,决定增加或者降低输出电压,从而达到均流的目的,而软件均流的速度及质量取决于各个模块的输出特性。
而模块的输出特性为模块从空载到满载,其输出电压随着输出电流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曲线。即输出关系可由式表示为:VL=VO-RO×IO,其中,VL为模块的输出电压,VO为模块输出空载电压,对模块而言就是输出采样处的电压,为恒定不变的,而RO对应为模块的内阻,其阻值非常小,对应负载调整率小,模块的输出特性曲线比较平。
多模块并机时,要保证多个模块的输出特性曲线在平均电流点内相交,均流才能满足要求。但是正常情况下,各并联模块输出电阻是个定值,且阻值较小,使得各并联模块的输出特性曲线的负斜率较小,各模块的输出电流差值较大,不均流现象比较严重。此时,为了保证模块均流满足要求,必须调节输出空载电压,来保证多个模块的输出特性曲线在平均电流点内相交。
且近些年来,低碳、节能降耗等政策背景下,各领域直流电源均开始走高压小电流路线,使得模块的负载调整率几乎可以忽略,这给均流带来了更大的难度,而且系统模块数量的增加,均流的速度和效果会明显下降,尤其是当部分模块进入恒流而另一部分工作在恒压时,调节的速度将非常缓慢,甚至出现调节过程部分模块在恒压轻载和横流态跳变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均流现象严重,均流的速度缓慢,且部分模块进入恒流而另一部分工作在恒压时,出现调节过程部分模块在恒压轻载和横流态跳变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改善多电源模块并机均流的电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改善多电源模块并机均流的电路,所述多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相互连接于直流母线,所述直流母线的正端相互连接在一起、负端均接地,用于给直流负载提供直流输出,其特征在于,每个电源模块输出端与所述直流母线之间均串联有功率电阻。
进一步地,所述功率电阻均串联在所述每个电源模块输出端的正极与所述直流母线的正端之间、或均串联在所述每个电源模块输出端的负极与所述直流母线的负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功率电阻的阻值均为空载时所有所述电源模块的任意两个空载电压差值的最大差值与所述每个电源模块的额定电流的比值。
进一步地,所述每个电源模块的额定电流值均相等。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善多电源模块并机均流的电路,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多电源模块相互连接于直流母线上,且在每个电源模块输出端与直流母线之间均串联有功率电阻,使各电源模块并机时有利于均流,且使均流的速度得到提高,并能够防止部分模块进入恒流而另一部分工作在恒压时,出现调节过程部分模块在恒压轻载和横流态跳变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改善多电源模块并机均流的电路图。
图2是将图1实施例的多电源模块并机后的输出特性曲线和常用的多电源模块并机后的输出特性曲线相比较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奥特迅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鹏电跃能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奥特迅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鹏电跃能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304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功率模块和空调器
- 下一篇:一种牵引变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