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检影排镜及检影排镜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30108.2 | 申请日: | 2015-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20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陈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航 |
主分类号: | A61B3/103 | 分类号: | A61B3/1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影排镜 检影排镜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光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检影排镜及检影排镜组。
背景技术
检影验光全称为视网膜检影法,是一种客观验光方法。是由William于1859年于偶然间所发现,直到1873年才由Cuignet应用于临床,1884年Smith建议用检影(shadow test)这个名词,视网膜检影法这个词是由Parent于1881年所提出。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综合验光仪和试镜架配合镜片箱进行检影验光。其中,在综合验光仪上进行检影验光时,可利用肺头,即牛眼,的圆盘形镜片组切换镜片,但综合验光仪的结构较为复杂,体积笨重,不能随身携带,只能在固定位置验光,并且在验光过程中需要不断转动屈光度转盘以找到最合适度数,操作过程较为复杂;试镜架配合镜片箱做检影验光是较为低成本的检影验光方法,但需要在试镜架上频繁的更换试镜片,最终确定合适的试镜片,因此,在患者的感受及医生的操作上较为繁杂,并且消耗大量的更换试镜片的时间。
基于现有技术中综合验光仪和试镜架配合镜片箱进行检影验光时所呈现出的弊端,急需一种便于检影验光的设备。
发明内容
为了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某种或某些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影排镜。
根据本发明的检影排镜,其包括排镜本体,排镜本体一端构造成用于握持的握持部,排镜本体上设有屈光度不同的多个镜片。
本发明的检影排镜的排镜本体上能够设置多个镜片,这使得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检影排镜进行检影验光时,无需任何机械动作即可切换屈光度不同的镜片,从而大大提高了检影验光的效率。
作为优选,排镜本体表面覆设一层标识层,标识层用于标记所述多个镜片的屈光度。
本发明的检影排镜的排镜本体表面能够覆设一层标识层,标识层能够用于标记所述多个镜片的屈光度,从而便于使用者判断检影验光对象的屈光度。
为了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某种或某些缺陷,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检影排镜组。
根据本发明的检影排镜组,其包括远视排镜和近视排镜,其中:
远视排镜包括远视排镜主体,远视排镜主体一端构造有用于握持的第一握持部,远视排镜主体上设有屈光度不同的多个凸透镜;
近视排镜包括近视排镜主体,近视排镜主体一端构造有用于握持的第二握持部,近视排镜主体上设有屈光度不同的多个凹透镜。
本发明提供的检影排镜组中,其包括远视排镜和近视排镜,远视排镜、近视排镜上能够对应设置有多个凸透镜、多个凹透镜,从而使得使用者能够更为快速的对患者进行检影验光,进而大大提高检影验光的效率。
作为优选,远视排镜主体表面覆设一层第一标识层,第一标识层用于标记所述多个凸透镜的屈光度。
本发明的远视排镜主体表面能够覆设一层第一标识层,第一标识层能够用于标记上述多个凸透镜的屈光度,从而便于使用者判断检影验光对象的屈光度。
作为优选,近视排镜主体表面覆设一层第二标识层,第二标识层用于标记所述多个凹透镜的屈光度。
本发明的近视排镜主体表面能够覆设一层第二标识层,第二标识层能够用于标记上述述多个凹透镜的屈光度,从而便于使用者判断检影验光对象的屈光度。
作为优选,远视排镜上构造有向外突出的凸点。
本发明的远视排镜上能够构造有向外突出的凸点,这是因为远视排镜上设置的是凸透镜,向外突出的凸点使得使用者可以较为直观的识别出远视排镜。
作为优选,近视排镜上构造有向内凹陷的凹坑。
本发明的近视排镜上能够构造有向内凹陷的凹坑,这是因为近视排镜上设置的是凹透镜,向内凹陷的凹坑使得使用者可以较为直观的识别出近视排镜。
作为优选,第一握持部表面覆设一层第一颜色层,第二握持部表面覆设一层第二颜色层,第一颜色层和第二颜色层采用不同的颜色。
本发明的第一握持部表面能够覆设一层第一颜色层,第二握持部表面能够覆设一层第二颜色层,第一颜色层和第二颜色层能够采用不同的颜色,这使得使用者可以较为直观的分辨出近视排镜和远视排镜。
作为优选,上述多个凸透镜包括屈光度分别为+0.5D、+1.0D、+1.5D、+2.0D、+2.5D、+3.0D、+3.5D、+4.0D、+5.0D、+6.0D、+7.0D、+8.0D、+9.0D、+10.0D、+12.0D、+15.0D的16个凸透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航,未经陈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301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性肛门指诊触诊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智能洗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