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机控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130025.3 | 申请日: | 2015-03-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52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 发明(设计)人: | 李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帆 |
| 主分类号: | H02P7/28 | 分类号: | H02P7/28 |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 地址: | 054300 河北省邢台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直流调速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抗干扰强,维修方便,低速高转矩性,特别在同等功率下转速比较低的时候,可输出高的转矩,是交流变频调速系统不能相比的,而交流伺服系统又造价太高。但一般小功率直流调速系统中,电机一般直接用继电器来控制,这种情况下继电器的触点容易烧坏, 同时对直流调速电源有较大冲击,从而使设备的故障率升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控制系统。
一种电机控制系统,包括电源单元和驱动单元,所述电源单元包含整流模块和功率因数校正模块,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输出端与驱动单元连接;所述整流模块包含差模电容C11、差模电容C13、滤波电容C14、共模电感T1、整流器D1、和熔断器F1,所述熔断器F1串接在交流输入端,差模电容C11并接在共模电感T1的前端,差模电容C13并接在共模电感T1的后端,滤波电容C14并接在整流器D1的输出端;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包含功率因数控制器U1、补偿互感器T2、和场效应管Q1,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正端通过补偿互感器T2的原端线圈与续流二极管D13的正极连接,功率因数控制器U1依次通过电阻R15、补偿互感器T2的次端线圈与功率因数控制器U1的接地端连接,功率因数控制器U1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续流二极管D13的正极连接。
可选的,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单片机AT89C51、分压电阻R10、分压电阻R11、轻触开关SW、上拉电阻R12、三极管Q2和限流电阻R13;所述分压电阻R10和分压电阻R11串联在单片机AT89C51的第2脚和地之间,分压电阻R10和分压电阻R11的连接点接单片机AT89C51的第3脚,单片机AT89C51的第4脚接地,其第8脚接供电单元的正极,其第5脚通过轻触开关SW接地,上拉电阻R12连接在供电单元正极和单片机AT89C51的第5脚之间,单片机AT89C51的第6脚通过限流电阻R13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直流电机的负极,直流电机的正极通过限流电阻R14接电源单元的正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无触点的电子元器件代替传统继电器对直流电机进行变频控制,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机控制系统电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机控制系统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如图1所示,电机控制系统包含有电源单元和驱动单元,所述电源单元包含整流模块、和功率因数校正模块,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输出端与驱动单元连接。
整流模块中含有差模电容C11、差模电容C13、滤波电容C14、共模电感T1、整流器D1、熔断器F1,外部输入的交流电依次经过熔断器F1、差模电容C11、共模电感T1、差模电容C13、整流器D1、滤波电容C14后变成直流电,熔断器F1串接在交流电中,差模电容C11并接在共模电感T1的前端,差模电容C13并接在共模电感T1的后端,滤波电容C14并接在整流器D1的输出端。差模电容C11、C13对电路中的寄生衍生波进行消除;共模电感T1对共模干扰做以消除。经整流过后的交流电转变为脉动的直流电,电容C14是一个大容量的树脂电容,主要起到对脉动的直流电中的高频杂波滤波,使其成为较平缓的直流电。
功率因数校正模块中含有功率因数控制器U1、补偿互感器T2、场效应管Q1,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正端通过补偿互感器T2的原端线圈与续流二极管D13的正极连接,功率因数控制器U1的Vm端依次通过电阻R15、补偿互感器T2的次端线圈与功率因数控制器U1的GND端连接,功率因数控制器U1的Drv端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续流二极管D13的正极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控制器U1的型号为NCP165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帆;,未经李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300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升机PLC控制变频调速电控系统
- 下一篇:电机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