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二轮车防盗报警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127853.1 | 申请日: | 2015-03-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155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 发明(设计)人: | 黄译数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译数 |
| 主分类号: | B62H3/08 | 分类号: | B62H3/08;B62H5/20 |
| 代理公司: | 温州高翔专利事务所 33205 | 代理人: | 陈庆吼 |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轮 防盗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盗报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轮车防盗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新能源的使用和发展,二轮车的使用范围以及占有量越来越大,二轮车辆偷盗案件也越来越多,目前市面上的二轮车防盗报警装置一般都只在车身上安装防盗报警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切断电源后直接盗走,至于机械锁具,高端的成本高,低端的很容易开,有些盗贼仅仅盗窃蓄电池,这让人防不胜防。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二轮车防盗报警装置,利用车身重力作用压在触头上,一旦重力发生变化即可触发报警开关,可以避免车身以及车身的零部件被盗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二轮车防盗报警装置,包括壳体和警报器,壳体上设有前轮槽和后轮槽,前轮槽设有前触杆,后轮槽设有后触杆,触杆设置在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之间,并在触杆和限位板之间设置弹性部件使得触杆在受力作用下相对限位板运动,去除外力后恢复原位置,触杆下设有触头和触点,在触杆向下移动过程中触头会接触触点,当二轮车放到该防盗装置中时,所有触头和触点接触,装置处于上锁状态,一旦相应的触头与触点断开警报器即刻发出警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二轮车放到该防盗装置中时,车子的重量将上限位板向下推压,并且车子带动前、后触杆向下移动,使所有触头和触点接触,装置处于上锁状态,在未解锁状态下移动车子时,一旦相应的触头与触点断开警报器即刻发出警报,达到了很好的防盗效果。
进一步地,触杆包括杆身、限位盘和触头,限位盘与杆身通过螺纹连接,这样可以根据车的质量调节触杆的高度以适应不同质量车的防盗,可以灵活调整灵敏度,以适应不用车子的有效防盗效果。
进一步地,前轮槽设有五根触杆,后轮槽设有两根触杆,前轮上设有车把手,一般盗窃时会最先施力在车把手上,因此将前轮设置五个触杆有助于更为灵敏有效地起到防盗警报效果。
进一步地,壳体整体浇筑在混凝土中,控制电路也预先安装在地下,并连接到总控制器,总控制器可以由保安控制,这样的结构可以有效地避免总控制器被先破坏,从而导致防盗效果的失效。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多根触杆完全可以感应车身质量变化以达到防盗效果,比起机械锁和车身锁更实用更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二轮车防盗报警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二轮车防盗报警装置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二轮车防盗报警装置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二轮车防盗报警装置触杆被压局部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需要,在本文中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实施例,但应了解所公开的实施例只是示范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可以不同和替代形式实施。附图未必按照比例绘制,且某些特点可被夸大或缩小以示出特定构件的细节。因此,本文所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不应被理解为具有限制意义,而是仅作为代表性基础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不同地采用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二轮车防盗报警装置,包括壳体1和警报器14,壳体1上设有前轮槽2和后轮槽3,前轮槽2设有前触杆4,后轮槽3设有后触杆5,前触杆4和后触杆5设置在上限位板12和下限位板11之间,并在前触杆4和后触杆5与上限位板12和下限位板11之间设置弹性部件8使得触杆在受力作用下相对限位板运动,去除外力后恢复原位置,触杆4下设有触头9和触点10,在触杆4向下移动过程中触头9会接触触点10,当二轮车放到该防盗装置中时,所有触头9和触点10接触,装置处于上锁状态,一旦相应的触头9与触点10断开警报器即刻发出警报。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触杆4包括杆身6、限位盘7和触头9,限位盘7与杆身6通过螺纹连接,这样可以根据车的质量调节触杆的高度以适应不同质量车的防盗,杆身6被压后,触头9会接触触点10。
如图1、图2、图3所示,前轮槽设有五根触杆,后轮槽设有两根触杆。
如图3所示,壳体1整体浇筑在混凝土13中,控制电路也预先安装在地下,并连接到总控制器,总控制器可以由保安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译数;,未经黄译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278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