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运转吸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27139.2 | 申请日: | 2015-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555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程英英;王翠玉;王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潘国庆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漳***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运转 吸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在危重患者的急救和治疗过程中,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维持有效的通气和气体交换,是争取救治时间,保证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首要环节,大脑耐受缺氧的时间是5~6分钟,可以理解为呼吸停止后4-6分钟之内如果不恢复呼吸就会造成死亡,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尤为重要。现在医院中普遍配备了电动吸痰器,利用电动机带动真空泵产生负压吸引患者呼吸道的痰液,来保证呼吸道的通畅。但是在野外救护及运送途中携带和使用电动吸痰器不方便,但有些疾病突发窒息是我们无法预料的,如果由于携带不方便或不携带吸痰设备,对于我们的急救工作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在患者的运转过程中需要简单有效的手动吸痰器。例如,中国实用新型ZL201320234795.3公开了一种“内科用便携式吸痰器”,它是在一根四通管式的吸引管的前端口内侧设控制阀,该吸引管经该控制阀连通外部可调节角度的吸引头;该吸引管的后端口经可向后翻开的单向活瓣连通一个吸引瓶,该吸引瓶内设活塞,该活塞的活塞杆向后伸出;该吸引瓶前部的端壁上设有一个可向外翻开的出气阀瓣。该吸引管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有相应的侧端口,其中一个侧端口设带开关的导管,另一个侧端口设注药接头;该导管的自由端接有一个储痰瓶。该注药接头的自由端被一个盖帽封闭。使用时,吸引头经患者口腔插入气管中,打开控制阀,向后拉动活塞杆,活塞沿吸引瓶向后移动形成真空使吸引管后部可向后翻开的单向活瓣打开,活塞沿吸引瓶继续向后移动产生的真空吸引力将患者的痰液吸入吸引管内;然后关闭控制阀,打开导管上的开关,向前推压活塞杆,活塞沿吸引瓶向前移动产生的气体压力使吸引管后端可向后翻开的单向活瓣关闭,而吸引瓶前端壁上可向外翻开的出气阀瓣打开,吸引瓶内的气体经出气阀瓣向外排出;此时吸引管中的痰液经导管进入储痰瓶中。活塞杆继续向前,活塞到达吸引瓶的底部之后重复上述动作,再次抽吸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最后,关闭导管上的开关,即可取下储痰瓶进行清理。需要注药时,打开注药接头上的盖帽,使一个装有药液的注射器的管口对接在注药接头上;然后打开控制阀,然后推动该注射器上的活塞杆,使药液通过吸引管和吸引头进入患者的呼吸道。
临床实践发现,使用者仅用一只手操作吸引瓶的活塞杆抽吸痰液很困难,需一手持住吸引瓶,另一手抽拉或推压活塞杆,这种两手操作会导致吸引头在患者气管内摆动幅度过大,易使患者气道粘膜损伤出血。且吸痰时患者容易产生刺激性咳嗽。再者吸引瓶容量小,使用时气道深处的痰液不易吸出,频繁吸痰会造成呼吸道粘膜损伤出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以克服上述缺陷的便携式运转吸痰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便携式运转吸痰器,具有吸引管、注药接头和储痰瓶;该吸引管是三通管式的,该吸引管的下端口经一个可向上翻开的单向活瓣连通三通阀的第一分支端口,该三通阀的第二分支端口连接注药接头,该三通阀的公共端口连接吸痰软管;该吸引管侧壁上的侧端口经另一个可向外翻开的单向活瓣可分离地连接储痰瓶;该吸引管的上端口连接弹性气囊的下端口,该弹性气囊的上端口设置一个密封帽。
利用弹性气囊作为可单手操作的吸痰泵并使用吸痰软管,挤压和释放吸痰泵的动作不会使吸痰软管在患者气管内摆动,从根本上避免了患者气道粘膜损伤出血。和吸痰时使患者产生刺激性咳嗽的弊端。再者吸痰泵容量较大,即使气道深处的痰液也可以吸出。三通管式的吸引管与一个可向上翻开的单向活瓣及一个可向外翻开的单向活瓣配合不仅简化了吸引管的结构,也简化了使用者的临床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271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尿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移动的紫外线杀菌台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