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CO等温变换炉与汽包的新型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26770.0 | 申请日: | 2015-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08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翁佳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石油化学工业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C01B3/12 | 分类号: | C01B3/1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郭东亮 |
地址: | 350001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o 等温 变换 汽包 新型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CO等温变换炉与汽包的新型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CO等温变换的精髓就是利用补充到反应炉内的软水,把变换反应所产生的热量带走,变成蒸汽送至顶部的汽包中,以保持反应炉内的温度恒定。如图1所示,CO等温变换炉1上部的汽包2支撑在21m高的平台4上,以满足工艺上与变换炉的高差要求。由于变换炉运行温度较高,短时间甚至可达到380℃,热应力会让变换炉“长高”4~5cm,使得变换炉与汽包之间的蒸汽管道3产生形变,导致管道在弯头和焊缝处特别容易破裂,蒸汽泄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CO等温变换炉与汽包的新型安装结构,将CO等温变换炉、汽包和蒸汽管道制成一体,避免了CO等温变换炉运转时形变导致管道破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CO等温变换炉与汽包的新型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CO等温变换炉上部的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上设置有支架,该支架顶部安装有汽包,所述汽包与CO等温变换炉顶部通过蒸汽管道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装置将CO等温变换炉、汽包和蒸汽管道制成一体,避免了CO等温变换炉运转时形变导致管道破裂的问题,本装置结构简单,改造方便,成本低廉。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原有CO等温变换炉与汽包的安装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1-CO等温变换炉,2-汽包,3-蒸汽管道,4-平台,5-支撑环,6-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一种CO等温变换炉与汽包的新型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CO等温变换炉1上部的支撑环5,所述支撑环5上设置有支架6,该支架6顶部安装有汽包2,所述汽包2与CO等温变换炉1顶部通过蒸汽管道3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一中,在CO等温变换炉1上部约13m高的地方设置支撑环5,再从支撑环5上起支架6将汽包支撑在21m的高度上,在满足设备强度计算要求的基础上,利用CO等温变换炉1本体对汽包进行支撑。
如此一来,CO等温变换炉1、汽包2及蒸汽管道3就可看成一个整体,在高温的运行状态下,CO等温变换炉1一旦“长高”,汽包2也将“同步长高”。这样,它们之间因为热应力在蒸汽管道3两端所产生的“相对位移”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而由管道形变所引起的蒸汽管道破裂的情况也将得到很大的改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石油化学工业设计院,未经福建省石油化学工业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267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氮气纯度自动调节装置
- 下一篇:油气回收油枪的铝合金管路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