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26338.1 | 申请日: | 2015-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78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雷;焦建清;时文刚;王赤夫;王飞;郑若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15/10 | 分类号: | F01D15/10;F02B6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王明霞 |
地址: | 10005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缩空气 发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领域的一种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可对压缩空气进行降温储藏、并将多余热量进行二次利用的高效能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从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来看,压缩空气储能技术(CAES)和抽水蓄能技术是能够实现电能大规模储存仅有的两种技术。由于我国广大的西部地区普遍干旱缺水,抽水蓄能技术暂无法采用,因此,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成为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对风电进行大规模储存唯一可以采用的技术。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在国外已有30年以上的应用和发展历史,今天仍在安全运行。目前,在运行的电站有美国的阿拉巴马州电力公司在麦金托什(McIntosh)地区兴建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和德国的Huntorf压缩空气储能电站。
根据国外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热力系统的技术特点和发展历史,大都采用如下第一代技术:电动机与发电机为同一驱动电机,系统中不带燃气轮机,电机、压缩机和气体膨胀机实行共轴转动,透平发电机进气加热由低压透平发电机排气余热和补燃装置共同完成。
如图1所示,其主要技术方案如下:该系统采用直链结构,压缩机17与透平发电机3共轴,二者共用一个驱动电机60,分别通过联轴器61与驱动电机60连接。在储能过程中,透平发电机3与驱动电机60脱开,驱动电机为电动机,拖动压缩机17工作,向储气罐1中输送带压气体;在发电过程中,压缩机17与驱动电机60脱开,驱动电机60为发电机,发电机在地下带压气体的推动下推动透平发电机3,带动发电机工作,向电网输电。
但是该系统存在如下缺点:需要采用外部热源向系统补充热量,但未对压缩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加以回收利用。此外,该系统由于未采用燃气透平,燃料含有的有效能量未被充分利用;系统的总转换效率不会很高;由于机组采用的是直连形式,主机(压缩机17和气体透平发电机3选型受限,不利于设备的批量化生产。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以实现对压缩空气降温储藏、降低储藏成本和风险系数的目的;再一目的在于,该发电系统还具有循环水热交换系统,以实现将压缩空气降温过程释放的热量二次利用、提高发电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包括:对空气进行压缩生成高压气体的压缩机组,与压缩机组相连接的、储存高压气体的储气罐1;与储气罐1相连的、将空气进行加热生成高温高压气体的空气加热器2;与空气加热器2相连的、利用空气加热器2生成的高温高压气体发电的发电设备;
还包括依次首尾相连构成循环水路的冷水储存罐20、中间冷却器18、热水储存罐19和空气预热器4;压缩机组的出气口经中间冷却器18与储气罐1的进气口相连,将流经气体与冷水进行热交换;储气罐1的出气口经空气预热器4与空气加热器2的进气口相连,将流经气体与热水进行热交换。
进一步,所述的中间冷却器18包括相互独立的、可进行热交换的两个通道;中间冷却器18的第一通道两端分别与冷水储存罐20的出水口和热水储存罐19的进水口相连通;中间冷却器18的第二通道两端分别与压缩机组的出气口和储气罐1的进气口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的空气预热器4包括相互独立的、可进行热交换的两个通道;空气预热器4的第一通道两端分别与冷水储存罐20的进水口和热水储存罐19的出水口相连通;空气预热器4的第二通道两端分别与储气罐1的出气口和空气加热器2的进气口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的空气预热器4与空气加热器2之间设有回热器30,所述的回热器30包括相互独立的、可进行热交换的两个通道;回热器30的第一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大气和发电设备的出气口相连通;回热器30的第二通道两端分别与空气预热器4的出气口和空气加热器2的进气口相连通。
进一步,压缩机组由一个压缩机17、或多个依次相串连的压缩机17构成。
进一步,各压缩机17上分别设有对压缩机17进行冷却的、供冷却水流动的换热管路,换热管路的两端分别与冷水储存罐20的出水口和热水储存罐19的进水口相连通。
进一步,还包括利用利用高压气体进行发电的预膨胀装置50;储气罐1的出气口与预膨胀装置50的进气口相连,预膨胀装置50的出气口与空气预热器4的进气口相连通。
进一步,中间冷却器18与冷水储存罐20之间相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第一水泵62;热水储存罐19与空气预热器4之间相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第二水泵6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263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