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电陶瓷双频耳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26098.5 | 申请日: | 2015-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56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黄拓腾;洪明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音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7/00 | 分类号: | H04R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王玉双;祁建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电 陶瓷 双频 耳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机音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动圈扬声器及复合压电板构成的压电陶瓷双频耳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绝大多数平价的耳机,属于动圈式耳机,基本的构造上是利用处于永磁场中的缠绕的圆柱体状线圈与振膜相连,线圈在信号电流驱动下带动振膜发声,一般来说,动圈式耳机由壳体、振膜、永久磁石、导磁件、固定件及音圈所组合而成,音频通过音频线传输至音圈时,音圈由于电磁效应产生磁场,而与导磁件所产生的磁力交互作用,而推动振膜振动,而转换成音频声波输出。
传统技术上仅具有一振膜,同时产生高低频声波,优点是便宜且解析的波段较广,但是缺点就是单一振膜无法依据音频的特性加以区隔,而导致无法将声音、响应的位置及立体空间感等清晰地解析,尤其在高音频段备受诟病;市面上虽然有利用低音音圈、高音音圈的结合,但是其重点仍是单一振膜,仍无法达到清晰的解析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电陶瓷双频耳机结构,本实用新型压电陶瓷双频耳机结构包含耳机壳体、动圈式扬声单元、压电陶瓷扬声单元以及电路板。该耳机壳体由外壳及罩膜所构成,外壳形成容置区及出音区,动圈式扬声单元、压电陶瓷扬声单元以及电路板设置于容置区中,主要是利用压电陶瓷扬声单元的压电振动,来响应较高音频的声波频段,来补足动圈式扬声单元高音频段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频耳机结构,其包含:一耳机壳体,由一外壳及一罩膜所构成,该外壳形成一容置区及一出音区,该罩膜与该外壳连接而罩盖住该出音区;一动圈式扬声单元,设置于该容置区中,包含一振膜、一振动元件、一动圈式音圈,以及一固定单元,该振膜包含一中央振膜部及多个透孔,该振动元件的中心对应于该中央振膜部,该动圈式音圈,组设于该振膜的下表面,并与该振动元件套接,而该振膜及该振动元件固定于该固定单元上,而该固定单元卡接于该壳体中;一压电陶瓷扬声单元,设置于该容置区中,借由一支架与该固定单元连接,而与该动圈式扬声单元相连;以及,一电路板,设置于该容置区中,固定于该固定单元,与多个音频线连接,并将该些音频线配接至该动圈式音圈及该压电陶瓷扬声单元。
动圈式扬声单元包含振动元件、固定单元、动圈式音圈,以及振膜,振膜包含中央振膜区。振动元件包含华司及环状磁铁块,该固定单元包含一轭铁组件及固定座,该轭铁组件卡接于该外壳内部的至少一卡榫上,而该振动元件铆合于该轭铁组件中,该固定座设置于该轭铁组件上,用以固定该振膜。动圈式音圈组设于该振膜的下表面,并与该振动元件套接。
该动圈式扬声单元还包含导音件,该导音件设置于该振动元件之上,与该振动元件铆合连接,该导音件中的导音孔对应于该中央振膜区。该压电陶瓷扬声单元通过与该轭铁组件连接,该电路板固定于该轭铁组件中,用以连接音频线,并将该些音频线配接至该动圈式音圈及该压电陶瓷扬声单元。本实用新型压电陶瓷双频耳机结构进一步包含一音频线导入部,用以将该些音频线导入该容置区中。
压电陶瓷扬声单元为一复合式压电板,包含一金属板以及至少一陶瓷膜,该陶瓷膜设置于该金属板的一面或两面上,且而该当陶瓷膜设置于该金属板的两面时,可以将正负极分别连接至陶瓷膜及金属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在于,当对于压电陶瓷扬声单元上的陶瓷膜施加电信号时,能对于金属板产生机械振动,而振动发出较高频的声波与动圈式扬声器所产生的声波组合,来补足传统上仅利用单一振膜,而使得声音高频段能够解析得更清楚,并达到耗能低,以及耐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压电陶瓷双频耳机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压电陶瓷双频耳机结构中动圈式扬声单元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电陶瓷双频耳机结构中罩膜的上视示意图;
图4A至图4B为本实用新型双频耳机结构中压电陶瓷扬声单元各种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耳机壳体 11:外壳
13:罩膜 131:透音孔
15:卡榫 21:容置区
23:出音区 3:动圈式扬声单元
30a振动元件 30b:固定单元
31:振膜 311:中央振膜区
32:导音件 321:导音孔
33:华司 34:环状磁铁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音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捷音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260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的要点安全保障系统
- 下一篇:扬声器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