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印铁涂布线恒温加热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125444.8 | 申请日: | 2015-03-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1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 发明(设计)人: | 吴强;吴伟;滕树竹;常文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宝钢印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41F23/04 | 分类号: | B41F23/04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刘焓 |
| 地址: | 4322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印铁涂 布线 恒温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铁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印铁涂布线恒温加热器。
背景技术
马口铁印刷原理与平版胶印原理基本类似,但是马口铁的印刷对象是非吸附性低碳镀锡薄钢板。印刷前必须在马口铁表面少布一层涂膜,它的主要作用是既能牢固地吸附在马口铁表面,又能与印刷在其表面的油墨附着、黏合,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机械加工性能、耐腐蚀性能。
涂料随着温度的降低,粘度会增大是最常见的问题。随着涂料的粘度增加,会造成附着在马口铁表面的涂膜厚度不均,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及后道工序。
现有技术只有不断的加入涂料溶剂来稀释涂料,降低涂料的粘度,存在以下的缺点:
1、不断的加入涂料溶剂,增加了生产原材料的用量;
2、加入涂料溶剂的量不可控,每加一次溶剂,加入前和加入后都要分别测量一次涂料的粘度,增加了劳动强度;
3、加入溶剂的时间不可控,在涂料粘度慢慢增加的过程中,不容易被人发现,会产生一定量的废品;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控制涂料的粘度稳定,防止出现大量的次品,降低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针对不同的涂料,根据工艺设定不同的温度,能够加热涂料降低粘度,控制涂料的温度恒定以实现涂料粘度的稳定的印铁涂布线恒温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印铁涂布线恒温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电阻式加热器,加热器安装在涂料传输管路侧面,可对涂料传输管路中的涂料进行加热;所述的加热器采用可控硅模组进行控制,可控硅模组连接入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的指令传给可控硅模组,可控硅模组控制加热器的温度高低;所述的温度控制器还连接有一个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涂料传输管路的出口处,温度传感器测量出口处涂料的温度,并将信号反馈给温度控制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温度控制器和加热器之间,还连接有一个固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通过断路器和接触器,连入涂料泵启/停电路中。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温度控制器还连接有一个指示灯回路,指示灯回路中安装有加热器指示灯。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更改涂料传输管路,使得涂料经过加热器。在涂料的出口处增加传感器,检测涂料的温度,信号传输给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控制可控硅模组,可控硅模组输出给加热器,实现恒温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加装涂料加热器后,能够针对不同的涂料,根据工艺设定不同的温度加热涂料降低粘度,控制涂料的温度恒定以实现涂料粘度的稳定,提高涂布的质量,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图;
图中:1加热器,2涂料传输管路,3温度控制器,4温度传感器,5可控硅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的印铁涂布线恒温加热器,包括有电阻式加热器1,加热器1安装在涂料传输管路2侧面,可对涂料传输管路2中的涂料进行加热;所述的加热器1采用可控硅模组5进行控制,可控硅模组5连接入温度控制器3,温度控制器3的指令传给可控硅模组5,可控硅模组5控制加热器1的温度高低;所述的温度控制器3还连接有一个温度传感器4,温度传感器4安装于涂料传输管路2的出口处,温度传感器4测量出口处涂料的温度,并将信号反馈给温度控制器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温度控制器4和加热器1之间,还连接有一个固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通过断路器和接触器,连入涂料泵启/停电路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温度控制器还连接有一个指示灯回路,指示灯回路中安装有加热器指示灯。
以上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宝钢印铁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宝钢印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254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